27日下午,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相關部門就明通小學“9·26”踩踏事故進行新聞通報,對涉及的7名相關責任人進行停職或免職處分。並在全市教育系統發出安全大檢查的緊急通知,要求全市所有學校,28日正常上課,但是第一課要進行安全教育。(9月27日《春城晚報》)
安全教育在不少學校都已經是開學第一課,應該說,多數學校是重視的,然而,突發事件卻防不勝防,安全問題已成為多數學校的心頭病和致命傷。此次昆明再次發生的踩踏事故說明:安全教育不能再只是應急課,不能再停留在事后對相關責任人的處分上,它理應成為生命和生活教育的一部分,納入中小學的日常必修課內容,通過學校的系統講授和經常性訓練,使之成為學生人生成長的一部分。
從以往看,多數學校並不缺安全教育,抗地震、防火等演練更成為不少中小學安全教育課的必備內容。但這些演練,由於只是應急性質的“規定動作”,很難形成系統性,也很難涵蓋中小學面臨的方方面面的安全問題﹔二是由於這些演練只是偶一為之,並不能轉化為學生“下意識”的日常行為,當面臨突發事件時,學生們多數仍然會“茫然失措”,從而導致了校園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從這次發生在明通小學踩踏事件的原因看,學生在午休后下樓通過一樓樓道,遇到倒在過道上的教學海綿墊,通過海綿墊時,學生不慎跌倒,后續下樓的大量學生情況不明,繼續向前擁擠造成相互疊加擠壓,導致學生嚴重傷亡。
如果教師有這方面的意識,就不會把海綿墊置於擁擠的樓道而不管不顧﹔如果學生有這方面的意識,就不會扎推擠壓﹔當然,如果學校有這方面的意識,就該事先分批組織學生下樓、上樓。其實這些是安全教育方面的常識。但就是這些諸多的安全教育常識的缺乏,才造成了諸多的安全事故的發生。
今年7月,杭州公交發生縱火案,事件中,許多乘客沒能及時敲碎玻璃逃生,不少熱心市民在營救時由於方法不正確,也沒能順利打碎玻璃,這再次凸顯公眾在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方面常識和應急知識的缺失。而這種缺失僅靠救急的、零散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練是很難“內化於心、外顯於行”的。
長期以來,我們的大中小學教育多數隻強調“德智體美”的發展,卻忽視了生命和日常生活教育,安全教育作為生命和生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跟著一起被忽略了。這其實是對教育的窄化和曲解,其實,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才是教育的核心和關鍵所在,這也是為何安全教育要納入中小學必修課、進行系統講授的根本原因。
每當中小學安全事故發生,緊跟著的往往就是一大批的被處分名單,以及安全教育大檢查的號令。當然,這種事后的補救舉措不能說不重要,但最根本的還是轉變觀念,隻有把包括安全教育在內的生命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核心,才能從根本上重視起來,才能在政策層面、業務層面都進行整體規劃,否則,就難免流於形式上的“蜻蜓點水”,而觸及不到安全風險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