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鄉村教師倒苦水:政府重視被轉換成各種檢查

2014年09月18日11:26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鄉村教師倒苦水:政府重視被轉換成各種檢查

人民網北京17日電(記者申寧 實習生田暢)“三年來我一直在個人前途和個人堅守兩者之間搖擺著。我們這裡存在的教育問題眾多,不容樂觀,亟待解決啊!”9月9日,本網刊發的一位鄉村教師的來信,引發了人們對農村為何留不住優秀教師的思考,網友楊老師在微博中這樣留言。這位老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鄉村老師存在檢查多、教學任務重、手中錢緊、住房困難等諸多不易。

檢查多,見效少

“國家重視鄉村孩子的教育,所以我們很受政府重視,但這重視很多都轉換成了各種檢查。”採訪中楊老師反復強調:“我們這兒教學不是老師的主業了, 應付各項檢查成了老師的主要任務,一線教師教學負擔已經夠重了,教育部門還天天檢查這檢查那。我們不得不陪他們搞檢查、應付他們的檢查, 現在學校不像學校了,像個政府部門了。”

據楊老師介紹,上面檢查的項目很多,比如孩子每天的體溫,教室的消毒、學生疫苗、傳染病、消防安全、消防演練、學生運動會准備等。對於老師,會檢查集體備課情況、聽評課、班會、集體教研、教案、德育檢查(少先隊等)、教師技能比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推廣(編書等)、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等等。幾乎每周都有檢查,多的時候一周檢查三四次。

楊老師說,一般都是教育局或者鄉鎮中心學校到各校檢查,各個學校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都有積分評比,如果學校犯錯或者工作消極就會被扣分,最終的積分關系到年終各個學校的評比,還和優秀教師的評比、職稱的評選挂鉤。記者問起這些檢查有沒有用時,楊老師干脆地說“無用,就對衛生情況有點用。這些檢查大多走個過場,但我們學校這邊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撐,就拿檢查集體備課這個例子來說,實際就是檢查備課的記錄表、計劃表、會議記錄等。這些大量的材料都是我們一線教師寫,瞎寫、突擊寫、百度寫。”

老師少,包班多

楊老師所在學校有2000多名學生, 每班學生70多名, 教師70余人中代課教師30多人。因為師資匱乏,59歲的高齡老教師仍沖在教學前線。楊老師還統計了其學校教師的出生日期,發現超過四分之一的老教師會在近五年內退休。即便這樣,政府依舊不大量招聘正式教師,原因據說是正式教師的工資以及五險一金等支出對政府財政有壓力。

楊老師所在的學校是中部某省的省會鄉村,並不偏遠,他說在一些偏遠山區,因為老師的缺失,普遍存在一種 “包班”現象。這麼多門的備課、教學,老師們都感到力不從心。即使不“包班”,一個班也隻開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這些基礎學科,同樣一個老師負責。 (包班:一個教師教一個班的所有課程,並擔任這個班的班主任。“按照國家規定應開設的課程,小學每個年級至少有9門課程,除語數英之外還有美術、音樂和信息技術等專業性強的課程)。

掙錢少、住房難

楊老師還反映,教師的工資主要依據職稱等級來制定標准,這造成年輕教師工資偏低,在本地區最低工資標准1500元上下徘徊,年輕教師還面臨婚姻、住房等各項社會壓力,微薄的收入是年輕的老師離開農村的很大原因,尤其是國家組織的特崗教師。

記者詢問了楊老師的日常花銷,楊老師說:“雖然是鄉村,但物價並不比城裡的低,甚至有些商品城市價格更低,給你舉個例子,我上個月吃飯大約花了六百,話費一百,交通一百,理發、買些日常用品二百。除去這些雖然還有幾百塊,但還要隨禮,一次就得二百所以攢不下錢。我這裡的待遇比起其他地方還好很多,所以我很能理解那些沒有‘留下來’的老師。”今年是楊老師工作的第四個年頭,問其攢了多少錢,他說“慚愧”完全沒有攢下來錢,與女朋友相處多年,想結婚,但一直苦於買不起房子……

現在招聘教師基本都不限制戶籍,農村教師較缺,所以新招聘的教師大部分都分到農村鄉鎮。他們買房子就出現一個矛盾問題,如果在所在的集市、郊區鄉鎮買房子,不像城市的教師能申請公租房或者經濟適用房,但如果在城市買房,雖然有住房政策,但是離得太遠,數量又有限。

楊老師說:“很多房地產開發商的房子不支持住房公積金貸款,鄉鎮政府也不支持農村教師建集資房,所以在外地工作的教師很難買房子,即使有住房公積金也用不上。我們男教師買不起房子也就很難成家。鄉鎮的房子五六千左右,也就是我們工資的三倍左右。即使有些鄉鎮商品房也能夠貸款,但首付在12萬以上月供三千也讓我覺得承擔不起。

楊老師算過一筆賬,不吃不喝攢三十年才能買的上一個八十平米的房子,“我這地方還算不錯,有住房補貼,一個月100-160元,別的地方教師連住房補貼都沒有。”

“蠟燭”、“春蠶”也平凡

最近微博上有個很有名的段子,教師節,一個學生給其年輕的老師送了一張卡片,卡片上寫著“您這麼年輕為什麼不去自由的生活?” 楊老師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長久的無言,他說:“我現在二十多歲,每日兩點一線,日常生活被局限在學校附近3公裡范圍內,日子被上課、批改作業、備課、應付檢查填滿,寂寞、單一、幾十年后被一眼望穿。三年來我一直在個人前途和個人堅守(教書育人)兩者之間搖擺著。”

世人常常稱老師為 “蠟燭”、“春蠶”,但這美譽對楊老師來說卻是份壓力,他說,“每逢讓孩子們寫關於老師的作文,他們都引用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我卻想說,讓我做‘蠟燭’或‘春蠶’,我可能真做不到,但我可以成為一個辛勤的園丁,我覺得教書育人,給孩子傳授知識,潛移默化地教導他們做人是件很能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情。但如果總因為我們是蠟燭、園丁就要求我們燃燒自己,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覺得走出鄉村就是一種功利的表現,那我們這些教師就太委屈了。總能看到電視上放那些舍己為孩子的鄉村老師的故事,但我想說,大多的鄉村教師也很平凡,不能達到成為蠟燭的境界,但鄉村孩子們的成長更多的還是要靠我們這些很平凡、但同樣做著良心活的鄉村老師們。” 

(責編:田暢、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