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上海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全部古詩

2014年08月26日13:28    來源:新聞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上海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全部古詩

  大陸:是以認識動物開始

  香港:以感恩開始

  大陸:以學拼音開始

  香港:以熟悉環境開始

  大陸:以兒歌開始

  香港:以生存方式開始

  大陸:以謎語開始

  香港:以認識老師開始

上海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全部古詩

  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現:相比舊版,今年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

  晨報報道昨日,記者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變化]

  教材教輔齊瘦身

  悅悅開學就將進入閔行區平陽小學就讀一年級,悅悅媽聽說今年秋季上海小學生一年級語文課本將“大變身”,昨天一早就來到廣東路某教材書店買來課本“先睹為快”,發現果然從課文量到認字量都大幅減少。

  悅悅媽實際比對了新舊兩版小學一年級第一冊語文課本,發現最明顯的是,新教材刪去了原先最后一章節的5篇篇幅長、內容深的課文,包括《小溪生病了》、《會說話的燈》、《小海馬》等,僅這一項改變,小學生就能少學38個詞語,識字量降低39個、寫字量降低20個。

  此外,新教材刪除了每個章節后的“古詩誦讀”部分,共有《尋隱者不遇》、《登鸛鵲樓》、《夜宿山寺》等8篇古詩被刪去﹔原先的“筆畫名稱表”被刪去﹔《識字表》與《寫字表》合並為《識字寫字表》,既方便學生查找,也便於復習鞏固。

  悅悅媽進一步詳細比較發現,整本教材中的識字量從350個左右降低至296個,寫字量也減少到118個,如“浪、烏、話、夜、看、意”等字都已不作寫字要求。一些比較復雜的詞語如“亮晶晶”、“年紀”、“空著手”等也從詞語表上被刪去。

  此外,部分筆畫復雜的字詞也在新教材中作了替換或刪除。比如,《看馬戲》中,原先的“八哥報幕、黑熊敬禮”被刪除﹔《三隻猴子》中最后一句,原先是“痛得小猴哇哇叫”,現在將“痛”改為“咬”,而“咬”不是生字﹔《轟隆隆》中,原句是“喊醒小青蛙”,現在將“喊醒”改為“叫來”。

  在練習上,新教材也有一些調整。如原先要求將拼音字母按順序聯線,新教材裡僅要求認讀﹔而一些讀繞口令、兒歌的內容也被刪除﹔《李白思鄉》等較長的閱讀文章也被刪除。

  經過這一修訂,小一新生的認字壓力大大減輕,這也讓悅悅媽鬆了一口氣。

  記者發現,針對教材的變化,相關的教輔書也開始“瘦身”。華東師大出版社教輔類編輯徐平透露,最新版的《一課一練》正在印刷中,已根據教材變化進行了相應的內容刪減,為學生減負。

  [影響]

  師生有更多時間鞏固知識

  對於教材的變化,楊浦區語文教研員蓋敏表示,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讓師生有了更充裕的時間鞏固課堂內容。“以前一篇課文平均用兩到三課時,有些課文有近十個生字,老師的教學任務很重,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字都讀不通順,回去要花大量時間復習。現在教材刪減內容后,每篇課文平均能有三到四課時,也就是總體多出兩星期的課時,教師能在課堂上把知識點教扎實,並且當堂鞏固復習、檢查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蓋敏認為,修訂教材之舉不僅為學生減負,也為教師減壓。

  而張江高科實驗小學語文老師江曉雪則認為,刪除5篇長課文對學生減負的效果會非常明顯。“原先教學進度很緊,即便這5篇長課文是一天一篇,如果不認真預習,孩子上新課也會非常吃力。”江曉雪透露,現在小一新生的基礎差別非常大,有些家長讓孩子超前學習了小學第一學年的內容,學習這些長課文自然輕鬆,但相比之下“零基礎”的孩子就會感覺吃虧。而刪除長難課文、放慢教學進度,有助於“零基礎”的學生掌握知識。

  但記者也發現,不少家長、老師甚至教研員都認為,此次被刪除的8篇古文誦讀並不難,讀來朗朗上口很受學生歡迎,也會不佔用太多課時,“我們或許會把一些簡單優美的古文作為拓展閱讀。”一位語文老師表示。

  [建議]

  花更多時間進行興趣閱讀

  記者發現,教材“瘦身”后,不少家長的共識是“小朋友認字壓力小了,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鞏固復習,回家就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拓展興趣閱讀。”

  對此,《收獲》雜志副編審、作家葉開在日前的“語文教育路在何方”論壇上就表示,“現行小學語文課本中還是有不少無趣的內容,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需要閱讀的動物題材小說卻一篇都沒有”。

  兒童財商作家鄭曉舟也認為,最近在微信上大熱的“美國加州小學語文教材”,乍看起來體量很大,光一年級就有5冊書,但以精美的繪本形式為主,由淺入深,選篇也非常有趣優美,自然能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相比之下,我們一年級課本中部分兒歌體裁的課文,既無美感又缺乏童趣,像打油詩。”在她看來,教材“減負”正是為小學生廣泛閱讀各種優秀的文學作品和興趣讀物留出了時間。

  蓋敏則認為,教材修訂是減負的重要舉措,也建議家長放平心態,“不要因為教材薄了而給孩子額外加壓或提前學習,一年級第一學期最重要的是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打好,后面知識點的掌握會很快。”

  新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瘦”掉了些什麼?

  新教材刪去了原先最后一章節的5篇篇幅長、內容深的課文,能少學38個詞語,識字量降低39個、寫字量降低20個﹔

  新教材刪除了每個章節后的“古詩誦讀”部分,共計8篇古詩﹔

  新教材刪去了原先的“筆畫名稱表”,《識字表》與《寫字表》合並為《識字寫字表》﹔

  整本教材中的識字量從350個左右降低至296個,寫字量也減少到118個,一些比較復雜的詞語也從詞語表上被刪去,部分筆畫復雜的字詞也在新教材中作了替換或刪除。

 

(責編:趙英梓、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