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聚焦戶籍制度改革:保証隨遷子女平等受教育權利

2014年08月05日07:57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聚焦戶籍制度改革:保証隨遷子女平等受教育權利

  “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了上述改革舉措,這標志著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意見》特別提出,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不斷提高高校、職業院校畢業生城鎮落戶率。此次戶籍制度改革,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有何意義?對畢業生就業、隨遷子女入學等有何影響?

  一項可能影響上億人“安家落戶”的政策今天出台。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區分性質﹔建制鎮和小城市的落戶限制將全面放開,中等城市的落戶限制也將有序放開。這標志著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意見》明確,改革的目標是,“到2020年,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意見》同時提出,結合隨遷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年限等情況,逐步推行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此次戶籍制度改革,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有何意義?對畢業生就業、隨遷子女入學等有何影響?在今天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公安部、教育部等八部門相關負責人,就這些社會關切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打破“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模式——

  居住証持有人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教育權利

  《意見》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區分性質”。這意味著我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管理模式將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不再以“農業”和“非農業”區分戶口性質后,如何逐步剝離與戶籍相挂鉤的包括教育、就業在內的社會福利,是此次改革的焦點和難點所在。

  對此,《意見》進行了解釋:“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証制度,加快建設和共享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

  根據《意見》,我國將建立居住証制度。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領居住証。“居住証持有人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勞動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証照辦理服務等權利﹔以連續居住年限和參加社會保險年限等為條件,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權利,同時結合隨遷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年限等情況,逐步享有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的資格。”

  推動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並升學——

  各地要把隨遷子女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中

  《意見》明確,“保証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表示,隨遷子女接受教育涉及教育公平,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近年來,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一起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推動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並且參加升學考試。

  一是推動普惠性的學前教育。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實施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在這個計劃中,專門設立了“城市學前教育的綜合獎補”項目,目的在於要支持地方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普惠性幼兒園為主,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園問題。通過這一行動,3年來已經有超過300萬人次的幼兒受益。

  二是推動以公辦學校為主接收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採取“兩為主”的政策,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近年來,公辦學校接收隨遷子女教育保持年均百萬以上的增長,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隨遷子女有1200萬人左右,超過80%在公辦校就讀。

  三是推進中職免學費政策。2012年國家中職免學費政策受益學生佔全部中職學生的90%左右,到今年有19個省份已經把免學費政策擴大到全部在校的中職學生。“也就是說,在多數省份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是不收費的”。

  四是推動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目前,有27個省份明確了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的政策,有30個省份明確了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的政策。2014年,有28個省份開始解決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的問題,5.6萬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辦理了高考報名手續。

  劉利民表示,下一步,根據戶籍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教育部將做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規劃上,教育部要指導各地把常住人口,包括隨遷子女納入到區域教育的發展規劃之中。二是在經費上,要求各地要按照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的人數來撥付教育經費,同時加大中央財政對各地接收隨遷子女學校的專項獎勵力度。三是堅持分類指導,要求各省份因地制宜,合理確定隨遷子女入學政策,保障他們平等地接受教育。四是加強管理,不斷完善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更好地加強對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的服務工作。

  提高高校、職校畢業生城鎮落戶率——

  加強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加中小城市吸引力

  中小城市是我國農民工的重要流入地。據統計,大約有50%以上的外出農民工分布在縣級市和地級市。近年來,不少中小城市實際上已經放開了落戶政策,但是卻沒有吸引農村轉移人口前來落戶,如何增加中小城市的吸引力?

  對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李朴民表示,要通過夯實中小城市產業基礎、加強教育等中小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強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和農民工落戶。

  “比如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很多著名的大學都分布在中小城市,而且這些城市也因此而聞名,但在我們國家這種情況是少見的。所以,我們要加強中小城市的市政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配置,這些資源要向中小城市和縣城傾斜,還要引導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在中小城市布局,優質教育和醫療機構在中小城市設立分支機構。”李朴民說。

  此外,根據《意見》,要重點解決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可以適應城鎮產業轉型升級和市場競爭環境的人員落戶問題。不斷提高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等常住人口的城鎮落戶率。

  實現1億農民城鎮落戶目標——

  到2020年,基本使農民工都接受技能培訓

  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壯大的新型勞動大軍。此次戶籍制度改革,將對農民工逐步融入城市具有重要作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介紹,到去年底,全國農民工總量是2.69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是1.66億人。截至今年6月底,外出農民工已經達到了1.74億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7萬人,總量保持穩定增長,增幅有所下降。

  《意見》提出“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目標”,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楊志明表示,多年的實踐証明,穩定就業是農民逐步融入城市的立足之本。為此,政府將加大培訓力度,促進農民工擴大和穩定就業。“現在農民工已經到了以技能促就業的階段。就全國情況來看,大概1/3的農民工接受過政府補貼的技能培訓,還有2/3沒有接受技能培訓。”

  楊志明介紹,從今年起在全國啟動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每年培訓2000萬人以上,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的“春潮行動”、農業部負責的“陽光工程”、科技部負責的“星火計劃”、扶貧辦負責的“雨露計劃”等培訓,將對每年新轉移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對在崗的農民工進行提升培訓。到2020年,基本使農民工都能享受一次有政府補貼的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創業能力,使農民工大部分由普工成長為技工,有條件的成長為高級技工,優秀的還可以成長為技師。 (記者 張晨)

(責編:牟虹(實習生)、林露)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