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學勝分享人生V時刻
師學勝和家人
農家孩子師學勝再不用為學費發愁了。
填完“加多寶·學子情”公益助學項目的申請材料后,這個今年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的高考文科狀元長出了一口氣,很快,他就會獲得由加多寶集團提供的5000元公益助學金,“第一年的學費絕對夠用了”。
“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上都寫著不建議我們一進校就去做兼職。有了公益助學金,我就不用這麼快自己去賺錢,壓力也減輕不少。”稍頓片刻,這個90后男孩笑了起來。
變故重重,17歲的他說自己“太不幸了”
2012年上半年,這是師學勝不願去回憶的一段時間。
那一年,他的母親離世,父親也離開了他。看著母親被推進醫院的急救室,師學勝癱坐在走廊,大聲啜泣,哭累了,他就直愣愣地睡在了走廊裡。
短短幾天,父母相繼離開了自己,隻剩下花甲之年的爺爺奶奶。這個17歲的男孩變得“心事重重”,回到學校后,他開始一個人上學、放學、吃飯、看書,一有空閑時間,就跑到空曠的籃球場上,一個人不停地運球、上籃,直到夜幕降臨,將近3個小時過去。
“我不敢什麼事都不做,一停下來就會想到這些。”有很多次,做著作業,突然陷入回憶的師學勝會一下子扔掉筆,嚎啕大哭起來。
他找不到人傾訴,隻能“低調的生活”。但在臨洮四中,中考以全縣第二名身份入校的師學勝從來就沒辦法低調。家庭變故以前,一個人走在路上,就常有不認識的人在背后“悄悄議論他”。遭遇家庭變故后,師學勝成了鄉裡的“新聞人物”,這種背后的議論,慢慢變成擺在明面的“指指點點”,以及“沒什麼善意”的眼神。
“我隻能裝作沒聽見。”曾經最愛參加演講、辯論比賽的師學勝逐漸變得沉默,連帶著學業也備受影響,曾經的全縣第二如今想要進一次年級前五都是“難上加難”,班主任看出他的不對勁,一再說他:“不要想太多,要踏實一點。”
不願讓爺爺奶奶擔心,他每天在家“裝”出一副樂觀堅強的樣子,“如果陷入痛苦無法自拔,其實是對身邊的人不好。”可一“裝”到入睡的時間,這個17歲少年的淚水總會一次次地把枕巾打濕,感嘆自己:“太不幸了。”
他沒能走出這些陰霾。
盡管高二下學期在全縣統考中獲得第八名的成績,一度讓師學勝以為那個成績優異的自己“又回來了”。但進入高三,他依然無法專心投入學習中,每天隻想著“早點結束這一切,早點出來賺錢養家”。
那年高考,他考了519分,隻高過當年甘肅省一本線16分。
“很失望,也很震驚。”隻考到全縣幾十名的師學勝“失魂落魄”,甚至把填報志願的提交碼都弄丟了,他“壓根兒不想填志願”,到最后隻隨便填了一個“壓根兒沒戲”的學校。
他落榜了。
勇敢復讀,“給自己最后一次機會”
師學勝沒料到,復讀的提議遭到了家裡人的強烈反對。一氣之下,和家裡人爆發激烈爭吵的他摔門而去,和同學跑到了酒泉打工。
他工作的地方在酒泉當地的一片沙漠,名字卻叫做“花海”。要去那裡,需要從酒泉市裡坐上整整一下午的汽車。
給沙漠裡的向日葵傳播花粉,這就是師學勝的工作。“花海”遠離市區,工作人員各忙各的,“平時想找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到了休息的時間,又累得“倒頭就睡”,“花海”的手機信號同樣很差,留給師學勝的,是每天重復同樣的動作,這對於剛剛經歷了落榜的師學勝來說,他終於有了思考的時間。
靜下來,慢慢想。過慣了快日子的師學勝的生活節奏慢了下來,他在幾十天的打工時間裡,想清楚了一件事,“我一定要復讀,我一定要堅強”。
回家后的他用最“正式、認真”的語氣開口跟爺爺奶奶和其他親戚說:“無論如何,請讓我再努力一次。”他沒料到,家裡人這次都選擇了支持。
師學勝百感交集。
收起曾經的自怨自艾,他決定,“堅強面對曾經發生的一切”,更“堅強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一切”。他相信,“轉機就在不遠處”。
這一次,師學勝沒有再選擇離家近的臨洮四中,他決定到硬件軟件條件都更好的臨洮一中就讀。
他想要的,也正是這樣一個“沒什麼人認識自己,能卸下所有包袱”的環境。
“奮斗一年,無論好壞,結果都接受。”這個從小成績優秀的“三好學生”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模式:努力學習。
小學上到四五年級,師學勝的天賦就被老師看中,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幫助老師給同學講課,一回生二回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師學勝甚至攬下了復習時的不少基礎題型的課堂講解任務。
他也曾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每一分鐘都被詳細規劃,從不熬夜“加班加點”搞學習,每天一定要保証午睡。甚至,他從不在課堂上睡覺。
“我們身邊的誘惑太多,大多數人耐不住寂寞,我這個人,沒有其他出路。隻能通過學習,讓自己最好能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十三歲的師學勝就說出了這番話。
幾年以后,他重新找回了這些習慣,以及信念。
補習班入學考試,他是第五名。在一年的補習時間裡,他從未掉出過前五名,大多數情況保持在前三名。每天晚上12點前必須睡覺,課堂上也全神貫注不走神不打瞌睡。
班主任周建魁的一句“低調不代表沒有實力”,是全班不少同學心中對師學勝最好的形容。
今年高考,他考了626分,臨洮縣文科狀元。“我對這個成績不意外,但是沒想到是狀元,而且我也沒沖著這個去。”
這是他這一年來第一次考補習班的第一,而平時班裡的第一,是4年前中考時排在師學勝前面的全縣第一名。
愛心助學,加多寶為更多寒門學子“圓夢”
經過再三考慮,師學勝通過清華大學的貧困地區專項計劃進入清華大學,就讀法學專業,“我們國家不是強調依法治國啊,還有很多法制方面的工作需要做。”
圓夢清華,但師學勝還沒辦法完全放下心來。學費,正是這個90后大男孩需要去考慮的。
師學勝一個人過慣了苦日子。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是爺爺奶奶正經營著的小賣部,可微薄的收入根本無法支撐他在清華大學讀書的學費。爺爺奶奶年級大了,雖然有心,卻也“無力去管家裡的幾畝田地”。
得知師學勝的情況,臨洮縣教育局副局長董世錄坐不住了。一次下鄉途中,他把貧困學子師學勝的情況告訴了前來採訪的中國青年報記者。大家一致決定,要幫助這個苦難泡大的狀元郎。這個農家孩子的學費問題有著落了。
為幫助貧困家庭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防止因經濟困難而出現輟學問題,確保他們安心學習、正常生活、健康成長,加多寶集團連續14年開啟了“加多寶·學子情”助學行動,這項活動旨在通過公益的力量對品學兼優且貧困家庭的當年入學大學生進行資助。
作為本屆“加多寶·學子情”的合作媒體,中國青年報社承擔了10個加多寶公益助學名額的尋訪和招募。而中國青年報駐各地記者根據當地貧困大學生分布情況,進行實地尋訪推薦正是三種受助學子申報推薦方式的其中一種。
通過申報推薦后,師學勝被確定為受助對象,本報組織相關人員組成資助對象評定審核小組,將他最終確定為受資助對象。
據統計,“加多寶·學子情”愛心助學行動2001年至2013年共捐助善款5000余萬元,已幫助全國1萬多名寒門學子圓夢大學,擁有廣泛認知度和良好口碑。
加多寶集團相關領導曾表示,發起“加多寶·學子情”愛心助學行動的初衷只是單純地希望幫助寒門學子順利進入大學,不讓貧困成為圓夢的阻礙。“我們希望在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以企業小善帶動社會大善,影響更多社會力量關注,也幫助寒門學子,為國家培養更多棟梁之才,讓公益的正能量循環不竭。”
2014年,“加多寶·學子情”愛心助學行動共出資1000萬元,資助2000名貧困高考生圓夢大學,資助申請將於7月30日截止報名。
很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會進行統一的權威審核。等到開學前,師學勝就能拿到這份面向貧困學生發放的專項助學金。
(袁貽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