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童年的志向為何沒有變成幸福的現實選擇?

2014年07月24日14: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童年的志向為何沒有變成幸福的現實選擇?

“你長大了想做什麼?”每個孩子在童年時代,經常被問及未來志向。孩子們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門,老師、醫生、科學家……不過,長大后真正面對專業與職業時,卻不知如何抉擇。

近日,就有網友針對高考考生填報志願發出“千萬別報××專業”的忠告,總結了諸多自認為是“坑爹”的專業。在現實工作中,也有很多人表示,非常后悔當初專業沒有選好。

童年的志向為何沒有變成幸福的現實選擇?這一方面在於權衡因素的增加——不僅僅考慮興趣愛好,還有社會認可度、薪水高低、發展前途等等﹔另一方面在於對專業與職業領域知之甚少,定位不清,不少人還停留在兒時的感性幻想中。一旦面臨專業選擇,便猶豫不決,有的甚至在步入社會后才恍然大悟:原來更適合其他職業。

理想與現實的反差,表面上是個人選擇的失誤,實際上源自職業規劃教育的缺失。現實中,不但鮮有中小學進行職業規劃方面的指導,即使到了高考填報志願階段,很多老師、家長、學生對目前的職業現狀與未來的職業規劃也都缺乏足夠的認識,或者偏聽偏信所謂熱門專業,盲目跟風,或者單純依靠親朋好友推薦。如此,選擇錯位在所難免。

在手工業時代,從事一個行業需要早早拜師學藝,耳濡目染、久久為功,技藝才能精進。現代社會,就業選擇日益多元,社會分工日益精細,新興行業不斷涌現,人們對職業的正確認知更需要專業化的指導,高技術人才的培養亦不能寄希望於一兩年的職業培訓。一位擅長針療推拿的中醫世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治療的關鍵在針法、手法,憑的是打小練習、幾十年的功力﹔國瓷大師閻夫立,十幾歲即痴迷於瓷器,從此致力於燒瓷制瓷,終成大家。

但如今,多數孩子對自己很難有清晰的職業定位。在基礎教育忽視技術運用、忽視職業興趣培養的當下,孩子們獲得的經驗、知識,往往是間接性的、基礎性的,落后於現實的,雖有最初的志向,卻成為彼岸的風景,無法觸摸,也難以深刻感知。成長路線與職業發展猶如兩條平行線,互不相關,學業與職業嚴重脫節。

盧梭曾說過,人的教育應該來自三個方面:自然、人、事物。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學生就會達到他的目標而生活得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印度智者克裡希那穆提亦指出,面對真相、事實、現在,應成為教育的核心內容。

早在20世紀初,美國波士頓、紐約等城市公立學校中即興起了學生職業指導﹔在加拿大,中小學開設木工、油漆、商業、會計等職業教育課程,幫助學生進行職業定向與職業探索﹔在德國,孩子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要面對職業選擇的考量。

職業選擇的路徑有很多,比如課程體系的對接,培養模式的革新等,又如,在中小學義務教育中融入職業規劃的內容,組織編寫適合於中小學生了解各行各業要求的職業認知教材,鼓勵學生發現對他們有吸引力的,同時又是他們具有一定天賦的職業。

職業不僅僅是一種理想,更是現實的存在。這迫切需要更早地融進每個人的學習與生活,讓孩子了解這個工作的世界,幫助他們更自然、美好地綻放。(羅彥)

(責編:唐超男(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