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海澱高三一模語文試卷解析【8】--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2013北京海澱高三一模語文試卷解析【8】

2013年04月12日10:26        手機看新聞

  六、作文

  近日,有作家提議,我國應設立一個世界性的文學獎——“李太白文學獎”,要把它做成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用我們的眼光和標准來評鑒世界文學,以爭奪我們在世界文學界更多的話語權。我們的作品走向了世界,我們也要評點世界。這一提議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題目點評】

  本題目思維向度較簡單,如果考生同意材料觀念,可著重論証名詞如“文化自信”、“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話語權”等﹔如果從反面論証,則可以著重指出當下中國文學創作中的一些問題,對當下中國文學創作過於浮躁、對惡的過度渲染以及大愛精神和想象力缺乏等展開批判,但這要求考生有較為扎實的文學功底,並能對當代文學創作現狀及中國文學批評現狀有一定了解﹔考生也可對中國評點世界持贊成態度,但對是否應設置獎項存疑,著重闡明獎項的設置並非一廂情願,但能力不夠強大的時候,聲音再大恐怕也不會有人去聽﹔當中國文學創作真的能夠用自己的價值觀、文學立場、中國夢去影響世界的時候,我們設立的獎項才能真正得到世界的認可。

  考生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無論採用那種角度切入,都必須實實在在的在文章中舉出能夠代表你閱讀水平的作品。事實上,今年的這道題目,命題者有意要做的就是規避一些考生在應試作文中的投機取巧行為,以為背誦一些名篇名作進而進行套作即可獲得高分。在具體到舉例上,考生可以考慮那些真正能夠代表中國文化文學自信的大作家進行文化自信的說明,比如曾經被邀提名諾獎的魯迅緣何對諾獎不感興趣、真正將中國儒釋道三種文化融入到小說創作中的金庸(譬如其小說《天龍八部》本身就是一個佛教文化的典型詞匯)為何不能被諾獎評委賞識,考生甚至可以提出金庸不被諾獎評委賞識究竟是金庸的遺憾還是諾獎的遺憾等等﹔進而深度闡發關於誰是立法者、話語權的重要性。學有余力的考生甚至可以自己的目力所及提到諸如薩義德的內部東方主義等頗有學術價值的課題從而將文章引入更加深刻的層面去,包括這個論題在內的訓練,都是必要的。

  來源:新東方在線

(責編:殷蔭(實習生)、林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