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海澱高三一模語文試卷解析【2】--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2013北京海澱高三一模語文試卷解析【2】

2013年04月12日10:26        手機看新聞

  3、命題思路點撥

  【選擇】C

  【預計難度】0.6

  【題目陷阱】

  A——“今年本市將以抓住《國民休閑計劃》的出台為契機”,縮句——“以抓住出台為契機”——哪怕從語感角度都是有錯誤的﹔而按照國老師在新東方高考沖刺班所講,如果還記得國老師可上反復講解的以詞性判定病句的理路,似乎問題就更說的清楚——“以”是介詞,介詞后面隻能搭配一個名詞性質的東西,而現在卻搭配了一個動詞短語“抓住出台”,這在語法上也是說不通的。

  B——“我國每年因商品過度包裝造成價值高達4000億的廢棄物”,縮句——“造成廢棄物”,顯然,造成的隻能是某種局面,而不可能是具體的東西,這個選項錯誤處也在搭配不當,但不是詞性間的搭配問題,而是語義間的搭配問題。

  D——“李安指導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全球熱映,其同名小說也備受關注,它驚險的情節和奇特的想象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從句法分析的角度,最后一個分句“它驚險的情節和奇特的想象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中“它”究竟指代的是前面的電影還是同名小說,這種低級錯誤可以被稱之為“指代不清”。這套題目的病句沒有之前想象的那樣難。

  【擴展學習】

  病句題的難度一般在0.35—0.45之間較為合適,並且需要有較好的區分度,這是保証基礎知識部分前五道題整體命題質量的關鍵。在設置干擾選項的時侯,盡量避免那些特別明顯的常識性錯誤出現,比如一般來說多重定語、多重狀語、數量詞用法、雙重否定等學生經過多年訓練已經爛熟於心或憑借語言感覺即可直接判斷出的病句是不宜出題的。比較容易的加強題目難度的方法是:1、通過添加關聯詞將句子拉長,並在拉長后句子的后半部分設置語病﹔在設置搭配不當的時候,盡量拉長兩個互相搭配的詞語之間的距離,讓那些僅僅憑借語感的學生無法一次性判斷出答案,比如這個句子“3??15晚會上的這段視頻再現了三裡屯附近一家麥當勞餐廳的工作人員是如何將掉在地上的牛肉餅重新撿起來並最終做成漢堡賣給消費者的”。這裡,“這段視頻再現”關鍵詞是“再現”,與之搭配的應該是再現某某情景,但命題人有意將再現某某情景之間加入大量內容,並進而將情景刪掉,這容易讓學生無法迅速判斷出答案。2、句式雜糅在題目質量較好時容易成為最具干擾性的選項,比如這個句子“根據意大利法律規定,貝盧斯科尼在總理任期內不能擔任俱樂部主席,否則他就有可能做有違公眾利益的行為”。表面上看是“做”和“行為”不搭配,實際上是句式的混亂雜糅,可以表述為:否則他的行為就可能有違公眾利益。或:否則他就有可能做出有違公眾利益的事。3、必須有一個容易看出錯誤的非干擾性選項,否則題目可能過難,比如漢語介詞一般出現在句子(或分句)的開頭部分時,容易出現取消主語等問題。4、增加題目難度的另一個比較常用的方法是故意將正確的句子拉長,這樣也容易讓那些投機取巧的學生誤認為這樣的句子肯定有問題。

  4、命題思路點撥

  【預計難度】 0.6

  【選擇】 D

  【題目陷阱】

  一般推薦考生做這類題目採用觀察選項,按照國老師在新東方高考沖刺班所講,這裡有一個“頭尾原則”,即先觀察開頭或結尾的句子填入什麼。本題有四個空缺,通過觀察選項,可以發現結尾處的空缺相對容易判定答案。按照選項劃分,AB都是第2句作結尾,CD都是第1句作結尾,第四處空缺為“_____,輕度會聽覺遲鈍,中度以上就會耳聾。”顯然,其空缺處的下文談到了非常嚴重的對耳朵的危害,而第2句是“容易造成聽覺疲勞”,聽覺疲勞不太可能直接產生耳聾等結尾﹔第1句“會對耳膜造成傷害”,耳膜傷害才可能產生后面談到聽覺遲鈍甚至耳聾等問題。依次推斷,CD是備選選項。觀察CD,其差別在中間的2、4句位置。觀察“用手機耳機聽音樂,________,引起聽神經異常興奮”。第2句是“容易造成聽覺疲勞”,第4句是“會對聽神經的末梢產生刺激”。顯然,第4句“會對聽神經末梢產生刺激”中出現了“聽神經末梢”的話題,與后面的“引起聽神經異常興奮”可以搭配。據此,推斷出正確答案D。

  【擴展學習】從本質上看,此類題目考察目的有二。第一,考察學生心理素質,因此有必要在命題時將文段長度拉長,給人以繁雜之感,但選文內容不宜選擇如社科類閱讀題一樣離學生生活較有距離的文段,以常見和使用為標准即可﹔第二,突出考察學生的基本邏輯思維能力,對語段的重新組織實際上從反面可以看出一個人在正常表述時的狀態﹔能夠在平時按照正常邏輯較可靠地講清楚一段話的學生應區別於那些在言語表達時基本邏輯混亂的學生,這樣的命題思路可以較好體現高考的選拔性原則。因此,命題此類題目時,除了有意加大文段長度制造閱讀障礙的同時,可以考慮在每個被打亂順序的小分句的設置上使用提示性較強的詞匯,給學生最大的邏輯提示。這有些類似於數學題目中的“巧解”。這樣本套題目就有了更大的區分度,將學生分成三類:第一類,邏輯能力差,需要逐句閱讀被打亂的小句子並花費大量時間思考整合者﹔第二類,有基本邏輯能力,但仍需要逐個句子閱讀后才可能做出判斷者,這需要花費較長時間﹔第三類,有較好邏輯能力,並能夠通過觀察選項組合特點迅速推知答案者,如果用巧解本題作答時間應該不超過45秒。

(責編:殷蔭(實習生)、林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