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許多孩子熱衷為小伙伴准備小禮物。一名小朋友告訴筆者,要給老師和每名同學都買一份禮物,不然的話“小朋友不喜歡我了”。為什麼要送禮物?送什麼會更好?如何引導小朋友送禮物並從中學到知識?家長對此都有什麼意見?
■ 禮尚往來 增進小朋友感情
家長張先生表示贊成孩子之間相互送禮物,因為這可以讓他交到朋友,有助培養開朗性格。另外,孩子自己挑禮物、送禮物,可以讓他學會表達自己的感情,體會友誼和同窗之情。
■ 刺激攀比 浪費時間和金錢
李女士的女兒要給全班四十多名同學和任課老師買禮物。雖然送的賀卡不貴,但不實用,既浪費錢又浪費精力。李女士認為,這麼小的孩子就要學會送禮,助長了攀比之風,讓幼小心靈過早受到物質影響。
送禮 學會平等交往
星期8小鎮專家田文霞老師認為,相互間送禮物並不是大人專利,小朋友們也面臨這樣的社交禮儀。小朋友之間交換小禮物是正常的,如橡皮、鉛筆、書本等,可以聯絡感情又不至於造成經濟負擔。在孩子的世界裡,一切都是非常單純、美好的,並不是收到貴重的禮物就一定會開心。孩子們往往會因為收到一些簡單的但是是小伙伴親手制作的禮物而開心不已,一張自制卡片、一幅畫、一條手鏈等等,通過禮物傳達的被認可的友情才是孩子們真正的內心需求。
在送禮物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給孩子灌輸平等交往的觀念,千萬不要給孩子造成錯覺,以為送禮物就可以讓自己更受歡迎,從小養成愛揮霍、愛炫耀的毛病。
(責任編輯:袁勃、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