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難題加之多方訴求強烈,可以想象,決策者所面臨的壓力之大。這也是一些省份出台政策較晚的原因之一。
面對爭議,有教育界人士分析說,異地高考政策畢竟為那些隨遷子女更方便地就近參加高考打開了一個“窗口”,劃定了一個標准,既然標准已定,就像高考分數線,就會有受益者,有失落者。下一步的難點是在政策落實中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嚴格防止出現新的“高考移民”。畢竟,隻有遵從標准和尺度,才能體現公平。
但有學者也認為,爭議也從一個層面揭示了相應配套改革的缺失。
面對城鎮化加速推進,人口流動已成常態的趨勢,異地高考政策是必要的,但如何使政策更趨科學和合理,才是止爭息辯的根本。在現行教育體制和高考制度下,想依靠一個單純的政策徹底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大共享,並不太現實。
針對區域間教育水平的巨大落差,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相信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國家對教育資源薄弱地區的加大扶持,無論是隨遷子女還是當地居民的孩子,會有更多的選擇。
異地高考政策,就要迎合民眾期待和改革需求,直面爭議,一步步深入走下去。(河北日報記者張許峰)
(責任編輯:熊旭、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