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50年代院系調整決定今日基本格局【2】--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中國大學:50年代院系調整決定今日基本格局【2】

姜澎 樊麗萍

2012年12月27日09:28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圖為華東理工大學的前身——華東化工學院的成立公告和院長任命書。

院系調整讓大學有得有失

復旦大學:應用學科見長的高校變為文理綜合大學

“連同1949年8月以來的調整,新復旦共由20余所高等學校有關系科合並組成。復旦很可能是全國院系調整中組合高校最多的大學。”

記者 姜澎

很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認為,大學應該與社會熱點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太功利地追逐社會的熱點,大學要保持本身的獨立性。但是在上世紀初期,復旦大學其實是一所與社會需求有著密切聯系的學校。這一點,從復旦大學當時的專業設置就可以看出。解放前復旦大學辦得最好的學科是商科、教育、新聞等實用性學科專業。而且復旦大學在西遷重慶北碚時期,因為戰時西南地區的社會需求,學校特設了農學院,開辦了農藝系、園藝系和茶葉專修科,這是當時的大學中為數不多的茶葉專業。在大多數老復旦人的眼裡,復旦大學的學生對於時政的參與非常熱心。而且學校也支持學生的這種對時政的關注和參與。在解放后,復旦大學師生重返校園,開展了復校工作。此時的復旦大學仍然承襲了學生積極參與時政的特點,復旦大學有1200多名學生響應黨的號召,參加南下服務團和西南服務團等工作。

1949年7月29日,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陳望道為副主任委員,周谷城為教務長,胡曲園為秘書長。同時,開始進行部分院系調整。1949年9月,浙江大學史地、法律、經濟等系,暨南大學文、法、商學院,英士大學經濟、法律兩系,同濟大學文法學院並入復旦,復旦生物系海洋組則並入山東大學水產系。1951年9月,大夏大學政治、法律兩系,光華大學政治、法律、經濟、銀行、工商管理、會計等六系並入復旦,復旦大學教育系並入華東師范大學,土木系並入交通大學,不久又從交大並入同濟大學。

根據中央教育部和華東高校會議的決定,復旦大學進行了院系調整工作。從1952年8月至9月底,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大同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聖約翰大學、南京大學、金陵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學院等高校的有關系科陸續與復旦大學合並。復旦大學的中文系由復旦大學和滬江大學等四校的中國語文系合並組成﹔外文系的俄文組即原復旦俄文組,英文組由復旦大學、滬江大學等四校合並組成﹔歷史系由復旦大學歷史系組成。但是史地系的地學人才調到了華東師大,造成了史學和地學的分割。新聞系由復旦大學新聞系和聖約翰大學新聞系合並組成。數學系:由復旦大學數理系數學組及浙江大學等四校的數學系合並組成。物理系:由復旦大學數理系物理組及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五校的物理系合並組成。化學系由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等七校的化學系合並組成。生物系:由復旦大學和其他三校的生物系及浙江大學的人類學系合並組成。經濟系:由復旦大學和南京大學等九校的經濟系合並組成。經濟研究所則是原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

這次調整,連同1949年8月以來的調整,新復旦共由20余所高等學校有關系科合並組成。復旦很可能是全國院系調整中組合高校最多的大學。與此同時,復旦大學一些系科也從復旦調出,與其他院校合並或組建新的學院。復旦財經學院會計、統計、企業管理、銀行、貿易和合作六個系及統計、貿易、銀行三個專修科調出,組成上海財經學院。農學院農藝、園藝、農化三系調至東北沈陽,新建沈陽農學院。茶葉專修科調至安徽大學農學院。法學院法律、政治兩系與九所高校的法律、政治等系合並組成華東政法學院。社會學系撤銷。復旦大學外文系德文組調出,並入南京大學。

院系調整以后,復旦大學成為一所文理綜合的大學,主要任務是培養研究人才和高校師資,原來的應用性學科全部調出,保留和並入的都是基礎理論學科。基礎理論學科集中了江、浙、皖、滬地區最著名的一批專家和學者。當時,復旦有教授90人,其中一部分是國際或者國內非常知名的教授。

院系調整對於復旦大學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師資大換血,更新和補充了新銳的力量,隊伍得到根本性的重組,尤其是原先相對較弱的數學和物理兩科有了質的提升,形成了復旦數理學科高地和優良的學風,成為新復旦的學術傳統。文理兩大基礎學科的根基夯實了,這是日后復旦發展的關鍵一步。但是原有的商學院、法學院、農學院都被調整到其他高校。老復旦經營了半個世紀的學科被削弱了,不少老復旦人至今說起都滿懷遺憾——比如,抗戰后復旦大學率先設立了海洋學專業,但是在1949年復旦大學的海洋學科被調去了山東大學。今天的復旦學科群裡,如果有海洋學和農學,不是更好嗎?

上海交大:調出10位“兩院”院士

盛懿

從1949年下半年到1956年,交通大學經歷過大大小小8次院系調整。其中,1951年和1952年兩次大規模的調整,使學校傳統辦學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

交通大學在院系調整前共設3個學院17個系1個專修科和1個研究所,即理學院的數學、物理、化學﹔工學院的土木、機械、電機、航空、造船、工業管理、化工、輪機、水利、紡織及電信技術專修科﹔管理學院的運輸管理、財務管理、電信管理、航業管理4個系,此外還設1個電信研究所。

1951年6月12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發文對交大院系進行調整:電信管理系調整到電機系﹔工業管理工程系調整到機械系﹔輪機系調整到造船系,設輪機組﹔紡織系與私立上海紡織工學院合並成立華東紡織工學院﹔運輸管理系調整到北方交通大學﹔財務管理系調整到上海財經學院﹔復旦大學土木系調整到交大土木系。

1952年,根據中央統一布置,又進行第二次大規模的院系調整:理學院的數學、物理、化學3系的師資、設備除留下工學院教學所需之外全部調整到復旦大學,部分師資調整到華東師范大學﹔土木系全部調整到同濟大學﹔航空系全部調整到新成立的華東航空學院﹔水利系全部調整到新成立的華東水利學院﹔化工系全部調整到新成立的華東化工學院……

這次大規模的院系調整工作是由中央和各大區統一考慮高等學校的布局和系科設置情況下進行的。經過兩個多月的准備和實施,教職工、學生的調進和調出,器材、設備、圖書、家具的調進和調出,進展順利。1952年10月,按《華東區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設置方案》基本完成調整工作,並於10月15日按新的系科設置開學上課。

據不完全統計,交大調出的教師中有教授50余人。其中,國文科教授王蘧常、化工系教授顧翼東、物理系教授周同慶等調往復旦大學﹔國文科教授錢谷融、英文科教授邵秀林、數學系教授武崇林等調往華東師范大學﹔土木系教授康時清、王龍甫等調往同濟大學等等﹔調出教師中有10人以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院系調整中,交大還調出圖書86528冊,其中線裝書64155冊。學校珍藏多年的1908年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御賜的《古今圖書集成》(全書共1萬卷,5044冊,1894年同文書局版本),1955年調至華東師范大學。

交通大學在國家“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下,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調整后交大機械類、電機類和造船類的系科得到了加強,交大人才培養的規模得以逐年擴大,招生人數從1950年的851人發展到1956年的2194人﹔畢業人數從1950年的540人擴展到1956年的1350人,增長了兩倍多,直接為國家建設輸送了大批專業對口的技術人才。

在肯定院系調整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當時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正如時任高等教育部部長的馬敘倫在1953年的一次關於綜合大學的報告中談到:“在某些地方調整時未能照顧到某些大學的原有的優點與系科特長及其本身的需要,或者移重就輕,使其多年積累起來的能代表該校特點的教學基礎失掉應有的作用,或者把某些重要系科連根拔掉,使該校其他相關系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受到影響。”這段話用來概括院系調整帶給交通大學的影響也非常恰當。交大作為一所具有理、工、管結合的傳統辦學特色及優勢的著名大學,被調整成為多科性工業院校,而且是“理工分家”格局下的工程教育,系科設置的減損和學科綜合性的喪失,給學校整體實力帶來較大的影響。(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黨史校史辦公室主任)

師范大學為了150萬師資缺口而成立

記者 姜澎

說起師范院校,就會提到上世紀50年代的高等學校院系大調整。有人認為,師范院校和新成立的一批專門性工科院校是院系調整的獲益者。但是也和大多數學校一樣,院系調整中,華東師范大學人才有進也有出,幾乎現在所有的大學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華東師范大學在成立之初幾乎匯集了滬上所有高校的教育系。華東師范大學是1951年以大夏大學和光華大學為基礎,並入復旦、同濟、滬江、東亞體專等校相關院系組建起來的。據華東師范大學檔案館館長朱小怡介紹,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浙江大學、復旦、交大、同濟、大同、震旦、滬江等校都有師生調入成立不久的華東師范大學。而成立之初的華東師范大學,以聖約翰大學的師生人數為最多,因為聖約翰大學理學院、教育系都是成建制並入的。

其實,在華東師范大學成立前,滬上高校幾乎都有自己的教育系,成立華東師大的理由是“缺乏為了培養中學師資的高等院校”,而新中國,中學教師的缺口至少100萬人,小學教師的缺口至少50萬人。華東師范大學的教育系就是整合大夏大學、光華大學、復旦大學教育學科的力量成立起來的。

1952年,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大同大學、震旦大學四校教育系又並入華東師范大學,完成了滬上高校教育學科的集中。孟憲承、劉佛年、廖世承等一批在全國教育系科中堪稱一流的著名學者集中到了華東師范大學,為教育學科的發展積聚了力量。

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與光華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均有較悠久的傳統,也集中了一批知名學者。1951年建校時,同濟大學動物系和植物系並入,生物學科已經具備了很強的實力。在1952年院系調整中,聖約翰大學理學院(包括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浙江大學地理系並入華東師范大學,交大、同濟、浙大、滬江、大同、震旦等校也有大批理科教師調入,理科各系的教師力量不斷加強。

在1952年院系調整中,華東師范大學也有部分學科和教師調出支援其他高校。如體育系調至新成立的華東體育學院(現上海體育大學),成為該校建立的重要基礎。1954年,華東師范大學外文系改為俄文系,停辦英文專業。1956年,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並入北京藝術師范學院(后成為中國音樂學院一部分),部分教授調往上海音樂學院,其中包括應尚能、劉雪庵、馬革順、錢仁康等眾多名家。此外,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多位專長應用研究的教師,如:邵家麟、陳子元(現中科院院士)等先后調往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浙江農學院。

在辦學中,當時師范類教育的辦學理念也毫不落后。比如,師范類的學生應該早上講台,應該更多一點實踐經驗,這一點在現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華東師范大學成立之初,甚至在國內各高校的教育系,這是踐行了幾十年的做法了。據朱小怡介紹,華東師范大學的前身大夏大學和滬江大學本身就有附中,而且在綜合性大學裡的教育系的學生也常常去中學去兼職任課,既是實踐又是勤工助學。

而上世紀50年代,華東師范大學校長孟憲承就提出,師范類院校是使學生能夠獲得智慧的創獲教育,反對高等教育進行灌輸式的教育,而是希望能夠啟發學生自己獲得知識,並希望這能夠成為一名教師的素質,使智慧的創獲也能夠成為師范類學生的素質,這一說法即使在現在也並不過時。

清華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前,清華大學擁有理、工、文、法、醫五個學院。清華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大致如下:

1)、文學院並入北京大學。

2)、理學院並入北京大學。

3)、法學院並入北京大學。

調整后的清華大學隻保留工學院,北京大學工學院、燕京大學工科各系並入清華大學。

同濟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前,同濟大學擁有理、工、文、法、醫五個學院。

同濟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大致如下:

1)、醫學院遷往武漢,成立同濟醫科大學。

2)、文、理、法學院等調入復旦等校。

3)、工學院測繪系遷往武漢,並入武漢測繪學院。

調整后的同濟大學調入華東地區的上海交大、復旦、聖約翰等11所高校的土建系、科、組,遂成為國內最大的以建筑土木工程為主的工科大學。

浙江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前,浙江大學擁有文、理、工、農、法、醫、師范七個學院。浙江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理學院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並入復旦大學﹔理學院藥學系並入上海第一醫學院﹔理學院地理系分別並入華東師范大學和南京大學。

2)、文學院人類學系並入復旦大學﹔文學院、師范學院部分並入華東師范大學,部分與之江大學組建浙江師范學院,其余部分調入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等。

3)、法學院停辦。

4)、醫學院並入浙江醫學院。

5)、農學院獨立為浙江農學院﹔農學院畜牧獸醫學系並入南京農學院﹔農學院森林系和東北農學院森林系合並為東北林學院﹔農學院農化系並入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

6)、工學院航空系與中央大學、交通大學的航空系合並,組建為華東航空學院﹔工學院土木系水利組並入華東水利學院﹔工學院電機系電信組並入南京工學院。

調整后的浙江大學隻保留工學院電機、化工、土木、機械四系,並入之江大學相關工科及廈門大學電機系。

中山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前,中山大學擁有文、法、理、工、農、醫、師、研八個學院。中山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工學院參與組建華南工學院。

2)、農學院參與組建華南農學院。

3)、醫學院參與組建華南醫學院。

4)、師范學院參與組建華南師范學院。

調整后的中山大學保留文理法研學院,並入嶺南大學文、理學院,並將廣州以及中南地區部分高校的有關系科調入,著名教授陳寅恪、陳序經、姜立夫、容庚、梁方仲等調入任教。

50年代院系調整上海高校布局一覽

1952年的高校院系調整雖然涉及面廣,但整個調整過程極為迅速。1952年5月,中央教育部在全國工學院會議的調整基礎上制定了1952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方案。該方案於同年7月下達上海各高校。8月2日,華東地區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委員會成立,該委員會於8月中旬指定華東地區院系調整最終方案,各校紛紛按此計劃推行。是年9月24日,全國范圍內的院系調整完成,10月中旬至11月初,上海各高校均已開課。

按照國家教育部的方案,上海共設高校15所:復旦、交通、同濟和華東師范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紡織工學院、上海水產學院、上海醫學院、上海第二醫學院、上海財經學院、華東政法學院、華東體育學院、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和華東藝術專科學校。

華東區院系調整委員會的最終方案改為17所,其中,冠名大學的4所:復旦(文理科綜合)、交通(重工業工科)、同濟(土木建筑工科)和華東師范大學﹔專門學院11所:上海醫學院、上海第二醫學院、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紡織工學院、上海水產學院、上海航務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華東政法學院、華東體育學院、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專科學校2所:上海俄文專修學校和華東交通專科學校。

在這次調整中新設的高校有5所:上海第二醫學院、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華東體育學院、上海俄文專修學校。

(責任編輯:袁勃、林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