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分校创建于2011年,是陈经纶中学在喜迎90年校庆之际,创建的继嘉铭、帝景之后的第三所分校。
保利分校地处学校地处朝阳最东部与通州区临界的常营农村地区,坐落在两限房、廉租房聚集的保利家园小区内,占地面积2.46公顷,建筑面积19848平米,社区居民均为北京市拆迁的低收入家庭,据当地社区管理人员介绍,入迁整体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社会经历复杂,个别人员甚至素质很低。陈经纶进驻该地区,其目的是促进均衡教育,满足平民地区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2011年为了满足周边百姓的需求学校提前招收了第一批学生,首届学生只有一个教学班,27名学生,其中享受低保补助的家庭有2个,近一半家庭的父母因工作忙等原因不能与孩子正常相处,造成了不少教育的难题和困难学校2012年正式招生,到现在为止,初一年级6个教学班,初二年级4个教学班,初三年级6个教学班,合计16个教学班,学生445名,教职工56名。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完成基础建设,并开始进入“新标准、新常态、新品质”的内涵发展期,在办学过程中也初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独具的特色。
“教育管理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工作,既需要责任也需要激情,既讲科学也讲究艺术。”在保利分校,鲜活的教育故事让每一个保利人对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发展愿景认识更具体、认识更深入,入耳入脑入心。
憧憬故事——环境浸润成长
保利星“对兑碰”
自管自育是经纶学子德育培养方向,如何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表扬,养成学生自主成长的好习惯?经过多方调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校启动了大家非常喜爱的即时性评价体系——保利星“对兑碰”:
在每月末举办一次全校级别的对兑碰活动,时间为午餐后,地点可根据天气状况选择教学楼一层或二层连廊,奖品种类有物质兑换与行为兑换,根据受欢迎程度设置相应的兑换星数,其中物质兑换包括学习用品、体育用品以及学生自主设计的奖品等,行为兑换包括与校长共进午餐、我带家长看校园、上台发言、国旗下讲话等。每次对兑碰可增设时下大家喜爱的奖品种类,还可以个人累积或全班积累至一学期末兑换保利吉祥物等等。
在保利,每个人都是专家,每个人都是主人,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同时,保利打破了“等、靠、要”的局面,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形成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动、自发工作局面。
走进保利,你看到最多的就是师生紧张有序的学习工作的同时,阳光灿烂的笑容,大家在这个家园、乐园、学园中,成长着、快乐着、幸福着。
取得成绩
保利分校自建校之初的3个教师和27名同学发展到现在的三个年级16个教学班,在校师生500余人的办学规模。学校的办学声誉在不断增强,家长的认可度高速提升,家长以孩子能接受经纶的优质教育感到自豪。
陈经纶中学是朝阳区规划最大,群众满意度最高,办学质量最高的优质学校,在历届中考中都始终位于朝阳区前列,以2015年中考为例,陈经纶中学总分平均分位于全区第4名,其中帝景分校位列全区第1,嘉铭分校位列第2位,本部初中位列第5位。
保利分校也在秉承经纶的优秀传统,坚持陈经纶中学建校之初就确立的“为学生办学”的理念,克服学生入口低的困难,在陈经纶教育集团的领导和其它校区的帮助下,目前已送走了两届优秀毕业生,中考成绩取得了满意效果。2014年中考取得全区第12位,2015年中考取得全区第9位的好成绩。
办学特色
“一五八”成长工程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纶教育倡导全人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让素质教育真正在保利校园落地生根,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开发了“一五八”成长工程,即“文化一品”、“阳光五育”、“书香八名”。
文化一品:保利分校倡导动车家族文化,激发每个学生、每位教师自主成长,自主发展,自动自发地完成学习和工作过程,目标是一流高效、和谐创新。
阳光五育: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五育并举。
书香八名: 记名言、临名帖、读名著、诵名篇、听名曲、赏名画、览名胜、学名家。
与此同时,学校还提出“教师引领成长、学生自主成长、家长陪伴成长、课程保障成长、环境浸润成长”,以促进“一五八”工程的有效落实。
朋辈互助的学长课程
学长课程的宗旨是以优秀催生优秀,以卓越引领卓越。保利分校充分发挥朋辈引领作用,研发系列学长课程。如“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学法”、“学长讲述高中生活”、“校长助教团之助教经验分享会”等活动,通过学业成绩优异的往届学长现身说法,在校优生对学弟学妹的积极引领,借朋辈之口达成教育目标,营造良好的榜样学习氛围,促进我校学生的整体打造和优质培养。与此同时,我们还与周围小学合作开展中小衔接课程,让在校每一个经纶学子走出校门,服务影响更多的准初中生顺利步入中学的大门,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
活动形式的变化大大提升了学生积极性,真实感触总结出的经验分享也增强了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纳程度,同时也进一步开发了教育资源,让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自我教育效果更佳凸显。
“师友互助”学习模式
师友互助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学习策略,即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学习优秀的做学师,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师友互助,实现双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具体包括两点要求:首先一定要有学生的预习,其次一定要有师友的互助,这种学习策略最早来源于即墨28中,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逐渐从课堂走向课外(课外实践小队),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家庭互助小队),从学习延伸到管理,先后开发了学科助教团、班主任助理团、家长志愿团……
师友互助学习模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提升学习成绩,而且提升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即逐步实现从重教到重学的转变、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从重教会到重会学的转变。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工作。
跨学科主题课程整合
跨学科主题课程是基于学生学习的完整性需要,围绕某个综合性主题将两个及以上的学科整合在一起,借助学科之间不同技能操作或者不同的课型组织形式,发挥每个学科的优势与特点,合作完成这一主题的横向联系与知识上的纵深理解。北京市教委在2015年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学科整合和综合实践活动。
保利分校自2013年就开始未雨绸缪,明确了以综合组为核心的综合研学活动,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升进行有益尝试。例如学校史地政生综合组和语文教研组、音体美教研组携手,在跨学科联合教研的基础上,设计了大型的跨学科主题课程——《魅力黄河》的展示活动。在各位学科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以小队为单位,在小队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利用课余时间围绕黄河主题从语文、历史、地理、思品、生物、音乐、美术等不同的学科角度阅读相关书籍,搜集资料,结合学科特点讨论展示思路与形式,制作课件,最后在年级进行展示活动。这样的跨学科主题课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组织与合作能力,提升学生获取与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以往学习知识的单一思维模式,打通学科间的学习壁垒,有利于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以及提升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再比如我们在八年级组织的为期7天的“魄力黄山”综合研学活动,在课堂搬到了校外,让学生在活动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
成绩属于过去,保利分校依然会在首都名校建设的进程中成长前行,陈经纶中学也将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道路上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