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142中学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2000年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北京宏志中学。近年来,高中宏志教育在社会各届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一段时间来,初中教育始终停滞不前,成为阻碍学校发展的一块短板。学校初中生源结构多元,都是就近电脑派位获得,如何提升学校加工能力,提高学校初中教育质量,始终是学校探索和破解的一个难题。几年来,尤其是在首都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欣喜的看到学校一点点的进步和变化,初中教育质量实现了阶梯式的跃升。
一、不选择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切实感受到成长过程中的关爱,让每一位家长对学校充满期待和信任成为学校和教师工作信条
选择教什么样的学生不是学校的职责,学校的职责是努力把交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教育好。正是基于此,面对多元化的学生,学校想得和做得最多的是如何把关爱和帮助切实的给予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从细节入手,系统规划设计学校的教育活动,从第一次入学教育、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家访、第一次班会……做起,能看到学生充满了对初中生活的向往,看到了家长因孩子没能派到传统的优质初中脸上的遗憾转化为对学校真诚的期待和流露出的一丝丝信任。学校提出了“所有的老师都是所有学生的老师”,老师除了完成自己教学班级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外,有义务为任何一名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学校建立了学生帮扶和支持系统,所有的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帮扶的时间和项目都会在网上公布出来,学生会根据自己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预约到自己喜欢的老师提供帮助,在校园里,可以经常看到学习遇到困难或遇到成长的烦恼的学生的都有老师给予悉心指导。在学校,不管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都会给予尊重和关爱,这份尊重和关爱成为维系师生、家校之间一条真诚的纽带。(案例)
一个初三学生家长拿到中考成绩后发给老师的短信:聂老师好,我是缘龙的妈妈,感谢您对孩子们的大爱,成绩出来了,虽然考得不好,但那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应该感谢老师们,让孩子初中毕业时,心存感恩、善良、阳光。谢谢您,辛苦了!
一个随班就读的学生家长发给老师的短信:今天AA终于参加了中考体育考试:篮球绕杆在颤栗中踱了过来,而昨晚练习时的成绩是15秒55;实心球没看见怎么扔的;800米起跑的10秒内就落了一大节,但仍坚持跑完全程。这件事对AA意义重大:第一,她明白绕杆看起来很难但只要认真学也能学会,过分紧张只能让自己大脑出现空白;第二打破了在人前从不奔跑的“神话”。感谢您对她的鼓励,正如您所说的关键词:成长。孩子的成长轨迹并不相同,AA就更加独特,所以她注定给老师添了麻烦,在单轨制且缺乏个性教育的时期,您给予这类孩子始终如一的关爱,让她在阳光快乐和自信中成长,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是做不到的,这也是传说中的师者之风。感谢您感谢142中
老师回复:孩子是我们的镜子,同样帮助我们成长! 没有什么比看到孩子的自我超越让人感到欣慰和鼓舞的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 一菩提!愿我们的爱同样让不一样的孩子健康成长,同样获得属于她的快乐和幸福!我为有AA这些的学生感到骄傲,142中学为有馨蔚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二、抓住东城区学区制改革的契机,借力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东城区的学区制改革,为学校间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提供了平台。学校初中规模小,每个年级任课老师很少,老师缺少教育教学的交流和研讨,缺少教师间的资源和智慧共享,容易造成教师的教学视野狭窄,教育理念封闭,教学手段单一,在学区制改革背景下,弥补了这一缺陷,学校老师通过到学区联合教研、跨校听课、跨校师徒结对、跨校兼课这样的形式,让老师能够在一个大的平台上进行教学的交流和学习,有力的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近几年,学校初中教师中的市区级骨干教师从无到涌现出五名市区级骨干教师。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初中课程建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就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曾经有一段时间,学校初中教育教学陷入了这样一个局面,学生学习越差,教师在教学上就更多的付出,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老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累,学习质量仍停滞不前,教师和学生的成就感和信心慢慢减退。面对这样的现状,学校和初中老师静下心来,认真分析研讨,寻求教学改进的思路和措施。提出了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改革思路。三年前,学校提出了让学生“活起来”和“静下来”的课程改革思路,在初中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了深度思考和大胆实践。学校在初中课程里开设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阅读课程,加大了学生每天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时间,确保学生每天有效锻炼一小时。在课程目标上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的成就感,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关注课内外、校内外、学科内外的融合性和综合性,在课程氛围的营造上更加关注师生间、亲子间的共体验和共成长……这些思考和实践也恰巧与今年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精神相吻合。
学校坚持每周安排半天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成立了由教学校长担任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担任组员的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在学期初,综合各学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确定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系统安排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每次综合实践活动,老师都要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学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依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和探究。这样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关注点和学习点,都会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体验性和探究性学习,摆脱学科学习中会与不会,好与不好单一评价的困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找到了学习的成就感,提升了学习的信心。
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中,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探究,同时进行跨学科写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品读经典,让学生静下来。这不仅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育一种心性,一种能够静下来、沉进去的心性,一种能够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徜徉、品味的心性。而这种沉稳心性的养成必然会促进学科成绩的提升。学校每周开设两节静读课,并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学校教师结合学生阅读计划的推进,也给家长推荐好书并陈述推荐理由,以期给学生在校和在家逐步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老师定期推荐经典和有品质书籍,引导学生汲取思想精髓,同时以不同的方式强化静读课的“实际获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写批注、心得,适当做一些摘抄、积累;组织学生开展展示、交流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共读名著、共写感受;组织观看同名作品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等。
学校初中课程改革推进以来,我们看到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成就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
四、学校教育得到家长广泛认可,学校教育质量逐年提升
142中学学科改革系列举措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能力;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纪律严明、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作风;积极进取、求知探索的品质。走进社会大课堂对学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生不仅仅关注书本学习、学校教育,而且关注广阔的实践舞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自我与社会的联系。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书本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培养和塑造学生素质能力尤其是促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参观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抗日战争中老百姓自己搞发明,“土电话”一根绳子两头系两个杯子,在远处互相说话就能听见。去梨园剧场了解京剧相关知识,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三岔口》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兴趣;参观孔庙、国子监,了解古代教育制度、历史文化知识,学生们敬佩古代读书人的修身治学精神。参观鲁迅纪念馆将课本所学与博物馆实物结合起来,学生们很容易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战斗历程。参观北京画院了解齐白石大师的绘画艺术造诣,参观首都博物馆了解老北京历史沿革、文化积淀。参观国家博物馆了解各个时期、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传世国宝,了解中国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成就等等。
走进社会大课堂,利用丰富多元的社会资源,将学生个体融入进可触、可观、可感、可学的实物、遗迹、模范榜样之中,了解历史进程和蕴含其中的各种人生社会哲理,将课本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学习面,在教学方法上、学习方法上、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上都做了大胆改革和尝试。每次活动组织者、教师们都精心设计学案,保证学生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巩固所学又带着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本到实际,不是死学,而是让历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艺术这些课程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应用中验证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学有所用,感受到学习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教育教学是有益的补充。
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大课堂教育中,徜徉在浩瀚的中国历史文化艺术海洋中,在实践中学习、应用,学生们浸润在浓厚的探索求知的氛围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积极进取、顽强不屈等优秀的精神和品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接受着正能量,传承精神文明、文化,学生们不忘历史、不忘过去,会更珍惜美好的生活,积极努力塑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