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始建于1870年,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原名崇慈女子中学校,1952年9月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北京市第十一女子中学。1972年,改名为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2013年1月,被北京市政府批准为百年学校。
一六五中校风良好,教学秩序井然,在“全纳教育”理论指导下,以“随班就读”工作为龙头,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全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近几年,学校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践行“崇尚科学慈爱包容”的学校精神为主线的校本德育课程,有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升普通中学的办学品质。“严谨善教、热爱学生”的良好教风,和“尊师爱校、刻苦读书”的良好学风,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以生为本,探索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途径
如果说校长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设计者,中层干部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引领者,教师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中坚力量,那么全体学生就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推动者。一个不善于学习的学生,一个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和挑战。 ——单志敏校长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主动学习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源泉,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落脚点,没有学生自主发展,就没有学校的自主发展,学习型学校创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拔尖创新,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
教育要在原有均衡状态下实现突破,165中学打破了只有示范高中才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的“神话”,在科学家、专业教授、学科教师的三级引领推动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自我超越,最终在全校创造持续增长的学习力。
2011年,作为北京市翱翔计划学员的张天同学,首次以一名普通校学生的身份获得北京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殊荣。此后,学校又有3名学生成为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培养项目“翱翔计划”的学员。学校把这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思路引入到初中的教学,积极把握各种机会,推动拔尖创新型学生的培养。一方面,以教研组为团体,注重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的拔尖教育,并鼓励、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学生均有斩获;另一方面,以年级组为团体,积极为各年级知识面较广、思维水平较高的孩子搭建学习平台。
同时,学校积极利用选修课平台,开发思维创新课程。例如学校开设了“科学创新与实践”课程,积极开发地质博物馆、首都师范大学等多项校外资源,推动师生通过全新的课程设置,接触来自高校、研究所、博物馆等尖端科研权威的全新知识和研究理念,开拓拔尖创新之路。
中科院陈远生教授这样评价165中学:“在引领学校科技创新和促进学生成才的教育方面善于搭台,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拔尖创新潜质的挖掘和培养。”
普职融通,指引学生持续终身学习方向
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终身学习发展方向,165中学承担了国家级高中特色建设“普职融通”项目,通过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中融入有关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体验等内容的课程。针对初中生,学校利用班会、心理课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方面的引导与帮助,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工作世界、认识职业,了解社会对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获得持久的自我发展动力和明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教师们不断突破思维定势,挖掘自身潜能,实现着心智模式的改变。学生们获得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在学习中,学生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树立起主动探索、终生学习的理念。普职融通工程使师生们懂得,只有通过终身不断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体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赏识”、“尊重”、“需要”、“激励”、“阳光”为特点的体验式德育,已经在165中学“落地生根”,既有如“学习习惯大讨论”类比较传统的会议模式;也有如“头脑风暴运动会”、“创新科学家”类创新灵活的游戏模式。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跳出了被动学习的沉重禁锢,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快乐;一改依靠学生个体完成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在团队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学校开展的学生“学习节”、“读书节”、“研究性学习”等主题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各种方法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学校坚持“在规范中养成、在实践中体验、在生活中发展、在参与中提高”的自主发展思路,构建学生自主发展模式,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砺炼顽强的意志。
启心培智,提升随班孩子的学习能力
随班就读工作帮助了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老师们紧扣“生存和发展”两个主题为随读生开设了多门资源教室课程。包括生活类的信息技术、学做家常饭等课程,也包括知识类的《化学与生活》、《趣味英语》等课程,在这些主要通过活动参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掌握了获取知识、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巧,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七年的实践和学习,学校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随班就读资源系统。165中学曾参加“全国智障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研讨会”,向全国代表介绍随班就读工作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共建共享,学习型学校辐射社区发展:
创建学习型学校就要打破传统学校的自我封闭性,加强对外开放,拓展与所在社区的资源共享,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实现学习型学校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双促进。基于此,165中学与学区内的兄弟校合作,开展学习活动。例如积极参加景山-东华门学区教学研讨活动;与美后小学联合开展“小初携手,帮扶孩子快乐成长”小初衔接系列活动……通过学习资源的共享、互动,实现共同提高。学校积极将自身教育活动场地向社区开放。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开放学校操场、机房、心理实验室、礼堂等多项教育资源,通过社区英文口语班、鼓楼双语导游、隆福医院快乐导医、心灵茶社、爱心储蓄社、“青青学子”环保社、学校志愿服务队等多种活动形式,在学习型社区中发挥作用。
打造美好未来的金色舞台
当一个青年学子走进一所郁郁葱葱的中学校园,当他(她)将在此度过一段生命中的灿烂时光,当他(她)带着梦想而来怀揣理想而去,有没有人知道,这几年的中学生涯,对他(她)的人生将意味着什么?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一定会告诉你,“在中学三年或者六年时光里,你不仅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健康、快乐,还有阳光,让你的未来更加美好。”作为一所普通学校,虽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但是他们有权利选择让所有就读一六五中的学子,身心健康,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打造舞台,营建真爱。多年来,在“崇尚科学,慈爱包容”校训的指引下,为了给一六五中学的学生打造美好未来的金色舞台,一六五中学的老师坚持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用自己的真爱去呵护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一六五中学的老师们默默耕耘、不计回报,在学生们成长的背后,是165中的教师群体的质朴爱心和神圣使命感,这是一种无私的大爱和默默的奉献精神。2015届初三年级组长齐毅伟老师,在母亲离世、儿子重病的情况下,依然放不下她的学生们,在陪护亲人的病床前,她还在发短信嘱咐年级的工作。2014届初三年级组长栗霖老师,在学生眼中永远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宽厚的母亲”,孩子们有不愿和父母说的话,都愿说给她听。2013届初三年级组长翟惠老师,在临近退休的最后一年,又毅然担任了毕业年级的年级组长,她说“这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2015年3月初三语文教师张玲老师,体检时查出颚骨处长了肿瘤,但她不愿在关键的复习阶段放下跟了她快三年的的学生,毅然将手术定在了中考后。在毕业年级有老师病倒的情况下,教务主任高捷老师亲自顶上了毕业年级的一线教学岗位,并与备课组同心协力在中考中创造了均分全区第13位的惊人成绩。英语成绩一直是我校学生的短板,英语备课组组长赵红老师带领全组精心备课,采取适合学情的教法,使学生逐渐缩短差距,在英语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效地为学生提升总成绩作出了贡献。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这一切都源于对教师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作为一所具有14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一六五中学的教师用厚重的教学经验、专业技能以及高尚师德风范为孩子们打造出美好未来的金色舞台。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热爱孩子的赤诚之心,热爱岗位的敬业精神,热爱事业的博大胸怀和以身立教的形象之本。这难道不是真爱的伟大吗?这难道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最美好未来的体现吗?
筑造美好未来的多彩桥梁
舞台是金色的,未来是多彩的,每一座舞台都升腾起一个金色的梦想,每一座桥梁的尽头都隐藏着一个多彩的人生。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有一个多彩的未来,一六五中学如何给孩子筑造通向美好未来的多彩桥梁?《煮酒论三国》、《数学与美术》、《舌尖上的英文》、《物理的玄机》、《化学玛奇朵》、《定向越野》、《湿地考察》……近年来,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开设的几十门别开生面的校本课程,如同一座座通向美好未来的多彩桥梁,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焕发出奇特的想象、自由的天性、无限的潜能。
学校教育的立足点远远不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学会探索什么。一六五中学深谙这一育人之道,在已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将校本课程分为文学、科学、艺术、体育、技能五大类别,建构了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并通过制定课程纲要、为老师提供课程纲要的规范格式样本、将选修课纳入学校课堂常规检查范围等方式保证了课程开设的规范性。仅仅两年时间,学校就先后开设了涵盖文学、科学、艺术、体育以及技术等多个门类的校本课程49门。其中文学类主要包括文学作品欣赏(中/英文)、名著导读、话剧、历史人物/事件、法律和政治等方面的课程,由语文、历史、政治老师承担;科学类主要包括科学发展史、科学实验、科学知识应用、科学能力训练等方面的课程,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老师承担;艺术类主要包括音乐、美术、摄影、茶艺、园艺等方面的课程,由美术、音乐、劳技和其他有能力及特长的老师承担;体育类主要包括田径、篮球、健美操、跆拳道、营养建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课程,由体育、生物、心理老师承担;技术类则是尝试在厨艺、家政、金融、服务、就业指导等方面开设课程,由学校中有能力的老师承担,同时根据情况借助职业学校的资源丰富学校选修课程,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六五中特色的校本选修课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六五中学的校本课程体系的体育类课程当中,一贯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深化改革,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狠抓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三课、两操、一活动”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运动,促进学生快乐成长。近几年来,学校体育成绩突出,健美操、跆拳道、田径在参加各种比赛中,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当前科学减负最有力地响应。
百花齐放,更要百花争艳。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品质,学校以教研组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之上,还借助外部资源“筑巢引凤”,以科研引领校本课程,成立了以“科学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课程项目。其中,《物理的玄机》,就是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开设,由首师大研究生走入中学授课;《湿地考察》则是与地质博物馆合作开设的课程,由学校地理老师带领学生在地质博物馆的考察基地进行活动学习。另外,学校还围绕校本课程开展了“校本课程博览会”、校本课程研讨会,设立专属奖项“金砖奖”等特色活动。学校课程开发中心主任邢乐老师说道:“这些活动对于我们整个校本课程是一个很大的促进,相当于给了我们的学生和老师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孩子有什么才艺,老师有什么本事,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展示出来。这些富有魅力的课程成为孩子们的幸福乐园,他们在这块广阔的天地中如伯乐之马自由驰骋、深海游鱼尽情遨游,他们饥渴的心灵得以安慰,潜在的个性得以伸展,平淡的人生就此掀开美好的篇章。”
随着校本课程在一六五中学的全面开展,对老师提出了挑战。对此,学校不断深化各种教师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通过开展加强基本功训练、校本研修、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研究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伍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学校开展了对骨干教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认知、生涯规划等能力的培训,要求教师制定短期、中期、长期专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目标,这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生涯规划类课题打下良好基础。现在,几乎每一位老师都经历了从制定课程计划、设计教案及资源包、上示范课、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改进等环节的艰辛打磨过程。这种顶层设计、典型引路、团队学习、现场实训的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
经过多角度的培养方式,一六五中学全体教师的育人理念发生了从“关注学生成绩”到“关注学生成才”的转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教授法拓展为讨论、活动、游戏、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
营造美好未来的缤纷乐园
学校不是“鸟笼子”,时代拒绝“书呆子”,课程改革的春风呼唤我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一直以来,一六五中学不仅是一座为每一名学生传播知识和智慧的象牙塔,也是一座为每一名学生的美好未来精心营造的缤纷乐园。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摇曳多姿的节日主题活动、体贴入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无一不在孩子们活泼的天性中镌刻上深深的印记,为他们美好的多彩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又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满含迷茫;他们渴望到社会的大舞台上尽情奔跑,却又对未知的风雨充满恐惧。而据国内外研究表明,11至17岁是个体生涯发展的尝试期,是生涯发展重要而且关键的阶段。个体对未来职业的想象能力、职业兴趣的培养等内容应在18岁之前完成。因此,在高中阶段开设普职融通课程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职业观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教育意义。为此,一六五中学审时度势,结合自身学校特点,以生涯规划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与职业学校合作将职业教育课程引入普通高中,并成为国家级高中特色项目试验校。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研究生彭曦老师谈到:“我们开设的选修课‘生涯指导’,是对原有校本课程体系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学校办学传统沉淀的一个体现。我一定会将其面向大学本科学生就业指导的专业经验引入普通高中,让每一名学生的未来更具有方向。这也是我们一所普通学校的责任与使命所在。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要以生涯规划为主线,为普职融通奠基,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融通职业教育内容,以课堂教学、职业体验、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开设生涯指导课程。通过贯穿高中三年的了解自我、认识社会、职业体验、职业思考等系列和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职业追求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产生规划人生的思考,认识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最好的职业。”从而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源动力
一六五中的生涯指导课程当中,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一日职业体验”、“参观职教学校实训基地”、“职场人物访谈”、“成功职业人物传记读书活动”……一系列社会实践课程不仅切切实实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水平、实践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心灵世界。在“一日职业体验”这项最受学生和家长的活动开展的两年时间内,一六五中学的学生已经走入超过200家单位进行实习体验,涉及了公司经理、教师、医生、文秘等几十种职业。从学生的活动反馈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该项实践活动过程中对自己、社会及未来产生了大量、深入的思考。大部分学生在该项活动后对自己提出了努力的要求,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找到了发展的方向,甚至初步确立了职业理想。在“参观职教学校实训基地”课程中,老师带领学生走入职业学校的财会、金融、计算机、烹饪、服装设计、模特等多个培训现场,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职业技能课程。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参观之后,发现了自己兴趣爱好,从新选择了自己的求学方向——职业高中。
尊重学生选择——开设30余门选修课
一所好学校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所需要的教育,还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其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甚至鼓励学生根据个人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
165中学的选修课非常丰富,可以分为文学、科学、艺术、技术、体育五大系列,共包含的选修课资源超过50门,每学期能开设的就达30余门之多。除独立开设的选修之外,该校还引入了JA选修课《JA经济学》和《学生公司》,并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开设了《物理的玄机》,将大学生、职场成功人士请进学校为学生上课。
《JA经济学》主要针对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设计,该课程通过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模拟企业决策,体验和理解经济学概念。高二1班的武信哲和毕业班的杨莹都选修过该课程,他们还一起创办过“书社。
在校园里就能亲身体验经营、管理,还能够把政治课、选修课上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其实,不仅选择了JA选修课的同学有这样的感受,学校能够尽可能地提供一些拓展知识和能力的空间,把课内、外的知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也是其他参与其他选修课同学们的最大感受。
165中学每年年底都会举办“校本课程博览会”,所有的校本选修课都将拿出自己的课程成果参加展览,并接受全校师生的投票。无论是“最受学生欢迎”,“最受教师认可”,还是“最佳成果展示”,凡是在“课博会”中表现突出的课程,其设计教师和参与学生都能获得学校颁发的“金砖奖”。
几年来,学校不断摸索完善各类选修课,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体验过程。其中,《葡萄酒的制作与品鉴》《手工皂的制作》、《摄影》《手工剪纸》《戏剧》等选修课非常受学生的青睐,这些课程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科视野,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满足学生需要——给每个人出彩的机会
能为学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不仅有选修课程,还有社团活动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165中学实行“选修课带社团”的机制,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选修课,讲授基本的课程知识,然后通过选修课选拔优秀人才加入社团,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并组织学生参加比赛。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够有锻炼和展示的的机会,学校根据学生意愿成立了英文戏剧社、舞蹈社、创业社、园艺社等10多个社团,它们已经成为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丰富课余生活的主要载体。独特新颖的社团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也已成为活跃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说起创办“书社”,刚刚参加完高考的杨莹滔滔不绝,“起初我们主要经营一些大家看过的书籍,类似于‘跳蚤市场’,后来我们还设计明信片在学校出售。”因为“书社”的创办方案设计得好,她们还得到了学校领导的“专项支持”。尽管80元的启动资金并不多,可对“书社”的成员们来说,却是一份不小的鼓励。
从点对点的营销产品,到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博览会”上推介宣传“书社”,大家克服了很多困难。在校园里“兜售”书籍、明信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样找到“适销对路”的产品“投其所好”才是关键。“在销售过程中,我们遭受过一次次的拒绝,甚至是同学们不理解的眼神,但我们没有放弃,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杨莹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调整,“书社”慢慢开始盈利了,这更增强了大家继续办好它的信心。
丰富的社团活动不但能增长人的知识,培养人的能力,陶冶人的情操,还能改变人的性格。翟燕欣同学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生,参加英语剧社之后,很快就从一个没有任何表演经验、不敢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话的腼腆女生,转变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在舞台上轻松自如地表演,并且把表演当成一种乐趣和享受,对生活充满阳光和自信的大姑娘……
“只要你想精彩,学校就为你搭建展现自己的舞台”杨宵同学至今还记得三年前入学时单志敏校长给大家的“承诺”。三年来,他参加了学校的艺术节、学习节、科技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在参与和奉献中锻炼了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历练了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全能的,但要挖掘每个人的闪光点,这就是我们最爱的母校,我们都为成为‘崇慈’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关于母校杨宵在文章里这样写道。
水到渠成——中考成绩连续提升
在顺应教育改革方向的办学思想引领下,在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本的育人活动中,在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支撑下,中考成绩亦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从2013年到2015年中考平均分增长率达到72.9%,成绩喜人。2014年中考及格率达到97.7%,优秀率达到34.09%。2015年中考及格率达到95.89%,优秀率达到56.16%,示范校升学率达到52.1%。
数字体现的成绩之后更是一个个学生成长的鲜活例子:
张思璇同学是我校2013届的初中毕业生,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四中。刚进165中时,这个自视清高的小女孩对集体活动很冷漠,与同学相处的也不是很融洽,并时常显得很落寞。老师们决定从她的才艺入手,推荐她参加学校多姿多彩的活动。新年联欢会上、学校集会上都留下了她婀娜的舞姿,同学们被她优美大气的舞姿征服了,她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关注。随着同学间关系的融洽,随着大家对她的信任,她开始热心于集体活动,还承担了组织集体活动的多项工作。这种自我认识上的转变,也带动了她在学习上的奋发图强。老师们的信任与期待,加上她自己的勤奋和悟性,让她感觉到在165中的生活充实并快乐。他的家长也从孩子刚分配来时的怀疑、观望到最后全力支持女儿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他们从女儿的变化中,看到了165中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在毕业典礼上,她的母亲作为家长代表衷心感谢了学校对孩子的培养,对165中的办学理念大加赞赏。
2014届的优秀毕业生金泽宇,刚来学校时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乌溜溜齐耳的短发,总是低垂着眼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也是低头回答,做事情放不开,思前恐后总怕做得不如其他同学好。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与家长联系沟通,一致认为她性格内向,好胜心极强。在学校里,由于学习、班级工作压力,一旦做错了什么事,会一直沉浸其中,不能直面失败,极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继而怀疑甚至否定自身能力,不够自信;在家里,由于一次家长批评稍重,女儿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郁郁寡欢,从此家长也不敢讲重话。老师们经常与她的家长联系,鼓励家长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谈话,了解孩子心里的困惑,如果是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及时与老师联系,便于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如果孩子在家中无意做错了事情,要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因为怕孩子抑郁就不敢管理,鼓励家长和老师们在分析诊断的基础上共同探索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好维护和增进学生自信心。直到现在孩子已经毕业两年了,家长还会以手机短信的形式,感激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栽培。2014年金泽宇以558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城实验中学。
2015届中考第一名孙宇辰,初一入学时是一个非常腼腆、与老师说话都会脸红的小男孩。他对数学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因此被选做数学课代表。三年中,老师们抓住孩子的特点,给他搭建平台。先是通过给同学讲题、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让他先敢开口说话,慢慢的可以主动和人交流。同时老师们也特别关注他的偏科问题,鼓励他学好英语和语文。在老师的帮助和关心下,他不仅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而且也能积极参与班级和年级活动。特别是到了初三,他还作为男生主力参加了毕业典礼上的男生合唱,这在初一时是不敢想象的。孩子三年的进步使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培养帮助非常认可,在初三填报志愿时,家长听取老师的建议,选择了东直门中学,他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直门中学的叶企孙实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