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高考复读生:高分复读 自己把握前途【3】--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高考滚动新闻

聚焦“新”高考复读生:高分复读 自己把握前途【3】

2015年08月17日08: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对自己负责

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是很多学生向往的名校、名专业。第一次高考那年,张克以在安徽省50万理科生中位列100多名的成绩被录取。可入学两年后,他却选择了退学复读。

这个抉择令人惊讶。可张克就是不喜欢这个专业,他也曾尝试选修自己喜欢的心理学,也申请过转专业,最终无果。

经过大二一年的犹豫和徘徊,张克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回到高中再战高考。

在复读的一年中,张克的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五,最后高考成绩是全省理科600多名——尽管不如第一次高考,但仍被中国政法大学6年制法学实验班录取。

成绩的落差并没有让张克失落,相反,他对现在的专业很喜欢。

回头再看当初复读的选择,张克认为,现在的上升通道越来越个人化,你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同时,90后面对的时代越来越多元化,不像以往要对组织、单位负责,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

罗洪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如今,高分复读学生的增多,在于学生自主性越来越强,自己把握的前途欲望越来越强,更敢于作出复读选择。

此外,王艋提到,像他一样来自教育水平不高省份的孩子,不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拥有更多保送、出国留学的机会,高考是实现自我价值、是自己能够决定自己未来的最直接的方式。

刘海峰说,近些年,依靠考上大学就能向上流动、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以前农村的孩子考上大专,就可能实现阶层流动。但现在的孩子,要考上好的大学才能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高校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高考录取率在提高,但“上升渠道有限,也是导致高分学生,甚至是大学生重新回炉的原因吧”。

不过,这位老师担心,这种现象会让复读越来越功利化,会继续强化全社会的“名校情结”。

如长沙某复读学校曹校长所言,不同时期,复读的功能和定位有所不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复读教育的第一个阶段,那时候考大学是“跳龙门”,考生拼尽全力去争取改变人生的机会,不惜多次复读;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开始扩招,读书的机会增加,复读人数减少;复读的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由于出路的多元化,升学率不断增加,复读越来越功利化。

2008年,教育部出台“严禁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的禁令。许多复读生只能选择由教育部门批准的复读学校,“有关系的”可以在少数公办中学里“混”到一个角落坐。

“现在的复读生层次有了很大提高。人数虽然少了,但质量变厚了。这些学生,应该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和指导。而复读生群体的这种变化也值得高考制度、高等教育关注。”前述参与高考招生的老师说。








  • 水蛇捕鱼后高调炫耀水蛇捕鱼后高调炫耀
  • 美食家鳄鱼细品食物美食家鳄鱼细品食物
  • 济南名泉再遇停喷危机济南名泉再遇停喷危机
  • 161.53米世界最长肉糕161.53米世界最长肉糕
  • 哈尔滨街头冰雹堆成小山哈尔滨街头冰雹堆成小山
  • 这些明星竟是黑二代

这些明星竟是黑二代
  • 明星遭遇惊人灵异事件

明星遭遇惊人灵异事件
  • 假戏真做的女明星假戏真做的女明星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