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刘延东同志关于学习清华大学思政课建设模式、推进思政课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中央财经大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渠道作用,按照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落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场会有关工作精神与要求的通知》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组织领导
成立中央财经大学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中央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方案》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校党委书记傅绍林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校长王广谦担任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史建平(分管本科生教学工作)、赵丽芬(分管学科建设、研究生工作)、校长助理朱凌云任副组长,成员由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组成,相关部门负责条件落实和制度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聚焦教学实效,积极推进和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
(一)目标和思路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升学校思政课主课堂与拓展课堂的教学实效为目标,以两项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项目“高校思政课主题教学群模式实验与推广”、“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模块教学改革实验与推广”为抓手,以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关键,深度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扩大影响力、增强辐射力、提升引领力。
(二)主要举措
1. 规范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政课统编教材,积极推进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项目“高校思政课主题教学群模式实验与推广”,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研究,转化教学研究成果,出版“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法”系列教学研究成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案设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案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案设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方案设计》。
2.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改革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多形式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升教学实效。探索和完善我校思政课“行走的课堂”、“对话课堂”、“经典课堂”、“创意课堂”、“叙事课堂”、“书写课堂”等课堂形式,积极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
3.完善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继续推出“行走的课堂”实践教学系列成果,不断深化我校“一主两翼”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4.加强思政课网络资源建设,完成教育部网络视频公开课“大学生社会化”的录制与申报,优化和推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助教学片(8集)。
5.开设思政课拓展课堂,启动人文通识大讲堂“中财开讲啦!”,开阔学生人文视野,激发理论学习兴趣。
(三)特色项目
1.“高校思政课主题教学群模式实验与推广”教学改革项目
开展本科生思政课主题教学群模式改革,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方法、团队与资源的系统改革,对四门本科生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主题式整合与提炼,促进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价值体系的转化。
2. “研究生思政课模块教学实验与推广”教学改革项目
开展研究生思政课模块教学改革,用“基本理论模块”、“经典文献模块”、“前沿理论模块”、“重大现实问题模块”等四大模块整合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研究生“真懂”、“真信”和“真用”理论。
3.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法”
优化和推广我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法”,突出问题意识,聚焦重点难点,彰显逻辑力量,以问题链导引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
4.“行走的课堂”实践教学改革
以“行走的课堂”为总题,构建思政课“一主两翼”的实践教学系统工程,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推出《公益与公德》、《德与法》、《家与国》、《行与思》等系列优秀实践成果。
5.人文通识大课堂“中财开讲啦!”
启动“中财开讲啦!”,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围绕思政课教学的核心目标,以人文通识教育拓展和补充思政课课堂教学,邀请文化、历史、哲学、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等领域的专家和知名人士来校开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综合培养模式,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一)目标与思路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研究生综合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培养制度建设,促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研究生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二)举措
1.推进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建立课程负责人制,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团队,组织集体备课,深化教学研究,规范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
2.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科属性、培养目标、人才需求和教学目标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3.探索研究生课程体系拓展,成立“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社”,拓展原典理论教学,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
4.开展研究生实践教学。聚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设计实践教学主题,组织研究生社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5.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继续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各个环节,包括开题、预答辩、学院双匿名评审、答辩资格审核、学校匿名评审、正式答辩等环节,严把质量关。
(三)特色项目
1.“回归经典”研究生读书计划:成立“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社”,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活动,夯实研究生专业理论基础。
2.“中国策”研究生学术论坛: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提高研究生学术素质。
3.“乡土中国”研究生社会实践:开展国情调研,组织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研究生认知国情、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学科支撑
(一)目标和思路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升思政课教师科研水平为抓手,将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研究成果转化与教学质量提升相结合,思政课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为推进思政课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
(二)举措
1.凝练学科方向,突出特色优势
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结合我校财经院校特点,立足学院教师研究基础,进一步明确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方向,逐步形成并突出学科特色优势。经研讨论证,现将我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二级学科凝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意识形态建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等五个方向。
2.加强团队建设,形成优秀科研团队
围绕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方向,组建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英才三个层次的优秀科研团队。通过科研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学术发展与专业成长,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
3.夯实基础、立足前沿,努力推出有影响力的学术精品
夯实教师理论基础,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现有两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和北京市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为抓手,努力提升科研水平,推出科研精品,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科研支撑。
(三)特色项目
1. 制定和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科研推动方案”(2期)
优化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科研推动方案”(1期),制定“科研推动方案”(2期)。通过方案制定和实施,凝练学科方向,培育特色优势,优化学术团队,孵化重大项目,推出科研精品,提升科研水平,扩大学术影响。
2. 推进重大招标项目研究
以2014年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研究”和北京市哲社科重大招标项目“近代以来中国梦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及启示研究”为抓手,推出系列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3.培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当代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充分发挥中央财经大学特色优势,整合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力量,集中围绕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治经济前沿问题展开多学科协同创新,推出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经济领域的指导地位。
4.青年教师经典研读计划
着眼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长远发展,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开展思政课青年教师经典研读计划,每周集中研读学科经典著作,每月交流研读心得,年终结集经典研读报告。
5. 理论前沿动态交流平台
为提升思政课教师科研问题意识和学术前沿意识,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动态”微信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立足理论前沿、追踪学术热点、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定期举行理论前沿动态发布与交流,编辑 “理论前沿动态简报”,年终整理结集。
五、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一)目标与思路
以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为抓手,以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学校政策支持、物质条件为保障,建设一支信仰坚定、业务精湛、素质全面、成绩优异的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学者和教学名师。
(二)举措
1.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教社科[2011]1号)和中央59号文件精神,落实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任职准入制度,严把思政课教师聘用政治素质关和专业素质关。
2.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开展教学沙龙、集体备课、说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活动,解决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教学结对指导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北京市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以赛促教,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培育优秀教学团队。
3.提高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支持思政课教师加强学术合作和交流,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4.加强思政课教师专业培训,完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教师入职培训、新教材培训、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和访学研修等各级各类培训活动。积极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学校海外研修项目。
5.支持和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了解国情、认识社会。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求,每学年至少安排1/4的专任思政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特色项目
1.切实推进教育部“择优推广计划”项目“高校思政课主题教学群模式实验与推广”的开展,组建“本科生思政课主题教学团队”;
2.切实推进教育部“择优推广”项目“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模块教学改革实验与推广”,组建“研究生思政课模块教学团队”;
3.以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为平台,组建“科研创新骨干团队”;
4.加强专业研究生培养,组建“博士生副导师团队”。
六、条件保障
学校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
1.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
2.加大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经费投入,在严格落实教育部规定的思政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对于对本工作方案涉及的各项工作和特色项目给予相应保障和经费支持。
3.在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等方面为思政课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4.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思政课建设相关科研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生经典研读社等)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