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走进高校 感受思政魅力>>名师风采
人民网>>教育>>正文

首都经贸杨眉:播种德行 收获幸福

2015年05月11日17:51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首都经贸杨眉:播种德行 收获幸福

德行对人需求的满足是多方面的,从人的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人的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内在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等需要的满足都与人是否有德行存在密切的关系,不仅是从长计议,一般情况下,德行的首先受益者也都是我们自己。“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将德行播撒给学生,收获的是无尽的幸福。”

心理教育的先行者

作为新中国最早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并努力付诸实践者之一,杨眉从1985年开始为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健康人格心理学》,近30年后,这门课程仍然是首经贸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

是什么使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的她,走上了心理学教师的讲台呢?

“1978年,我考入北京大学之时,我们那一代人的梦想已从渴望当英雄转为渴望成才了。入学不久,我读到前北师大校长王梓坤先生所著的《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那是一本涉及科学史的有关科学家成才素质归纳的小册子,我立刻迷上了那本书。”杨眉回忆说,“我那时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渴望成才、渴望有所作为,虽然考上了大学,但对究竟该怎样成才却一无所知,为此我常常感觉焦虑不安。”而正是王梓坤先生的书使她产生顿悟:一个人只要从德、识、才、学入手,就能成才。

但渐渐地,她又产生了疑问,社会需要人才,个人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能成才当然好,但是这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成就人们约定俗成中所认同的大才呢?有没有一种学科,能激励人成才更能激励人首先面对生活?能让人把成才与生活和谐统一起来,使成才者或努力而未成才者首先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就这样,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杨眉沉浸于北大图书馆的海洋中,从哲学、教育学、文学、历史以及心理学等书籍中寻找答案,直到发现了人格心理学,并进而发现了健康人格的魅力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那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和心情,我至今记忆犹新。”从此,她就迷上了健康人格心理学,“它不仅让当年的我走出迷惘,现在则让我帮助很多学生懂得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所以她说,是心理学先帮了她,让她知道这个世界有一种很科学的助人自助的方法,其中凝结了很多巨人的辛苦与努力。这也启发了了她,让她知道她可以带领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发展、去成长,去为这个世界贡献每一个人的力量。

大学生的领航员

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杨眉热爱学生,她坚持在三尺讲台上竭尽所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她经常在课后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各种问题,她和学生在一起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心理咨询室、教学楼的走廊、夜晚繁星点点下的某个长椅、校园每个需要她的角落,她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感动着所有上过她的课、与她谈过心的学生,被学生称为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一直坚持在一线教学的她,带领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拓展自己的人生,坚持用西方心理学家所发现的有关人性的秘密去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并在西方心理学本土化上进行开创性研究。她说:“人性的相似处远远大于人性的相异处,正因此,我们才有可能站在古今中外巨人的肩上走自己的路。”

在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杨眉不断地将德行播撒给学生,收获的则是一次次的感动和幸福。1985年,就曾有位叫诸葛艳的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年轻的未必就不是最好的》文章,“文章中对我和我课程的一些描述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那是我第一次教授《人格心理学》。”杨老师回忆说。

最近,曾在北京大学暑期班学习的任黛同学留言说:“因为您的《人际沟通分析学》使得我的生活变得平静而快乐。而且我把您的理论不断地传递给我身边的同学,我觉得您的思想,正在一个一个地蔓延开来。” 这样的时刻,在一个老师的职业生涯中,从来都是美好的,也是最充满职业幸福感的时刻。

公益事业的参与者

杨眉面向社会与公众做了大量心理学科普工作。1992年,她加入红枫妇女热线做志愿者;2003年“非典”时期,她积极参与“非典心理援助热线”督导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后,她又成为“教育部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康复国家级培训”专家团队成员之一,被分配到伤亡最重的教师组中做组长。她说:“做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学生知识和智慧,更要在生活中、在一点一滴中,运用所学帮助更多的人,正如前文的任黛同学,将知识传递,让爱心发芽,这才是教育的完整含义。”

这些年中,每当想到志愿者这个概念时,她更多地会想到一些词:

感恩:“我感谢我有动机并且有能力服务他人,感谢我拥有服务他人的永远的平台,感谢所有给予我机会让我能够服务他人的人;感谢我在志愿者机构所结识的所有同道“。

共情:“过去,我总以为我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对人有着足够的理解与体贴。但是,我的志愿者经历和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告诉我,无论我多么努力,我都无法真正理解他人,因为经验是永远无法超越的,以我有限的人生经历,我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我才有可能最大可能地接近当事人,也因此我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懂得谦卑和恭敬“。

好奇:“在热线的咨询工作让我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对人保持好奇。我常常想,他走到今天这一步,外界对他做了什么,他对自己做了什么?在一些人生的关键节点处,他做了哪些关乎他命运的选择?他的选择是朝着成长和进化的方向还是朝着停滞甚至是退化的方向?这个习惯增进了我对人性丰富性的了解和理解,使我得以变得更加富有弹性也更加善解人意“。

修行:“志愿者不是只有在志愿者机构才可以做的事,更不是在哪个固定时间地点才可以做的事,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利益他人的志愿者。因此,志愿者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修行,所谓修行,我喜欢理解为,以恭敬关怀的态度与行为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人与事“。

公民社会:“志愿者可以是公民社会的典型现象,也可以是推进公民社会诞生的主要动因。原来这就是个人与历史的关系:每个个人在正确方向自觉而健康的努力,都有可能促使历史朝着有利于人类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所以,我无比热爱‘志愿者’这个词,她代表着一种只要呼唤就一定有回声的义气,一种知恩图报、滴水涌泉的感念,一种永无止息、源源流长的仁爱。志愿者所在的世界,是‘普天之下皆兄弟’的世界,是最接近古代先贤梦寐以求大同理想的美丽新世界!”杨眉动情地说。 

(责编:张晴(实习生)、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