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查】标注谐音背诵周期表 你怎么看
对于很多理科生而言,元素周期表是中学时期无法逾越的话题,为了便于记忆复杂的元素,坊间更是流传多种版本的记忆小窍门。昨日,记者搜索了“元素周期表记忆诀窍”等关键字,结果出来几十种不同版本,比较常见的有比喻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等。那么,重庆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亲爱哩皮蓬,谈蛋养福乃,那美女归来……”说起化学元素周期表,家住渝北区金童路的陈勇笑着告诉记者,当年上高中时,为了能把表背下来,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好用的就是编顺口溜,班上大多同学都会用。
万州三中教师李可春,从事高中化学教学16余年,他说,他不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周期表,重要的是理解记忆,加上经常使用,学生自然都记得住。
【微点评】背周期表汉字有优势 但别硬背
对于中文版元素周期表的“走红”,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教研室副教授徐岚表示,现代的元素周期表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用以展现当时已知元素特性的周期性。
“目前国内使用的版本,就是由国外版本翻译得来的。”徐岚解释,之所以中文版的元素名结构看起来更复杂,因为在早期的翻译过程中,化学家们为了更好地体现元素的特性,结合了该元素的具体化学或物理特质,在对某些汉字进行了适当改进,从而创造出来一批新的汉字,部分国人常见的金属元素如金、银、铜等,还是沿用了原有汉字。
比如“碳”元素,我们常用的是“炭”,但在化学元素表上,刻意加上“石”字旁,就是体现元素的属性。此外,类似氢、氦等汉字中本不存在的稀有气体元素,原理也大体如此。
徐岚表示,汉字属于音形义相结合的象形文字,音节上的特殊节奏,也让冗长乏味的元素周期表多了很多趣味,十分有助于学生背诵和记忆。不过她强调,死记硬背并不是学习之道,而应理解记忆,探求每种元素的规律和实质。
【链接】“九九乘法表”征服英国学生
“1×1得1,1×2得2,1×3得3……”对于中国人来说,就算数学成绩再差,背诵乘法口诀还是很容易。不过,这一在中国流传上百年的“九九乘法口诀”,如今意外引发了欧美国家尤其是英国人的好奇。
此事还要追溯至2009年和2012年,上海学生连续两届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获得数学、阅读和科学第一。这一成绩,随后引发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依赖计算机发展的欧洲国家的注意,因为这些国家都缺乏系统的初级运算法则。随后,英国教育界组团来沪“取经”,在这之后,“九九乘法表”作为系统的初级运算法则,第一次正式为外国人所知。2014年下半年开始,上海便开始陆续派出数学老师分批前往英国,用上海的数学教材和教学方法,给英国孩子上课,其中就包括“九九乘法表”。消息一出,网友纷纷戏谑地表示,这么多年学习英语(课程),这次让英国学生学习中国的数学教材,总算报了“一箭之仇”。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