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高考制度
韩国高考分文理科,又设文理科的必考科目及选考考试科目和任选考试科目一共5科,考生要在一天内考完5门科目。2014年,韩国高考的科目为“韩文”“数学”“英语”“社会研究/科学/职业教育”“第二外语/汉语/汉字”。由于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文科、理工科或职业教育,所以应考时的具体考试科目自然就不同。考生可以考全部这5门,也可以根据拟报考学校的要求选择其中几门,其中“韩文”“数学”和“英语”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
“社会研究”的考试内容分为“生命与伦理”“伦理与思想”“韩国历史”“韩国地理”“世界地理”“东亚历史”“世界历史”“法律与政治”“社会与文化”“经济”10门,文科考生必须选考2门。“科学”内容分为“物理Ⅰ”“化学Ⅰ”“生物Ⅰ”“地球科学Ⅰ”“物理Ⅱ”“化学Ⅱ”“生物地球Ⅱ”“科学Ⅱ”8门,理工科考生必须选考2门。“职业教育”内容一共分为“农业科学”“工业”“商业”“海洋学”“家政经济学”5门,职业教育学生必须选考1门,而且只有完成高中职业教育课程80%的考生才有资格考。
“第二外语/汉语/汉字”内容分为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汉语、日语、俄语、阿拉伯语、越南语、汉字,考生根据拟报考学校的要求,可以选考1科,也可以不考。鉴于中国文化对韩国的深远影响和中韩经济的密切联系,选择汉语和汉字的考生较多。
2002年初,韩国实施新的高考制度。新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对考试成绩不再计算总分,而将各科目的考试成绩分别打分,然后依据分数段确定各科目的等级以及综合等级。等级一共划分为9个级别,每年的等级比例根据每年的考生人数确定。各大学将根据高考各科目考试的等级、学生的高中手册、大学的面试成绩等综合情况录取。实行等级制后,考生不会像过去那样因差一分或零点几分而落榜。
韩国课程与评价院负责韩国高考的命题、组织实施、评阅、公布考试答案和成绩。高考结束后,该院负责高考的工作人员与监考老师等将考生的答卷收集好后,先扫描成电子图像,再判卷、计算与核对成绩,最后公布答案和成绩,考生拿到成绩大约需要2周的时间。
考试成绩公布之后,考生根据各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报考志愿并提交个人资料。每位考生可以选报3所大学。大学审核申请入学的考生的资料之后进行面试,面试合格者就被录取。具体来说,大学先考察考生的书面资料——高中三年的学习成绩、学校表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校外各种竞赛的状况、家庭状况和个人的未来设想等,然后再对通过考察的学生实行面试(一般在第二年的1月至2月进行)和自主出题的复试。考官通过跟学生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两项都合格之后,不少学校还会给学生一个最低高考等级,通过它才可能被正式录取。目前韩国各大学都在扩大这种多方面考察学生的招生比例,单纯靠高考成绩招生的比例越来越少。如果一名考生同时选报3所大学并且都被录取了的话,那么考生就自己决定去哪所大学入读。
考题频频出错
韩国课程与评价院院长金成勋2014年11月24日在政府世宗办公楼表示,2014年高考的两门学科中出现了错题,给学生、老师和学生家长造成了困扰。他对此感到非常抱歉,并决定引咎辞去院长一职。金成勋因此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三位因高考试题出错而下台的韩国课程与评价院院长。
纵观韩国高考历史,出错题并不止一次。自韩国1994年首次实行现行的高考制度以来,仅仅韩国教育部承认了的错题事件就已经发生了5次。
韩国的学业和就业竞争压力巨大,高考被认为是对学生十年寒窗苦读的最终检验,而且对学生将来的事业前途产生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高考得高分与否决定着考生能否在名牌高校争得一席之地,进而决定着在职场和寻找配偶方面获得成功,所以与中国高考相比,韩国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意义尤为显著。因此家长投入巨额教育资金,学生顶着巨大压力备考、应考。但这样一场影响人生的考试却频频出错,自然引发学生和家长的强烈不满。韩国社会和教育专家也因此开始了又一轮对韩国高考制度的反思。
韩国教员团体发表声明谴责:“高考中存在出错题、难易度失衡、丧失辨别力等问题,这表明高考已遇到瓶颈,亟须进行根本性改革。”首尔教育专家朴尚希告诉法新社,事件反映出韩国学生面临的巨大压力。他说:“家长和学生用超过10年的时间准备一个考试,而一个愚蠢的错误,有可能彻底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这样的局面需要改变。”
2014年高考错题事件还惊动了青瓦台,引起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高度关注。她在2014年11月25日主持国务会议时,不仅表示了不满,而且还要求相关部门对出题方式进行检讨,并出台措施,从根本上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虽然朴槿惠总统的敦促很有助于推动韩国课程与评价研究院发现自身的出题问题,对高考出题进行全面反思;但是,谁也无法保证今后韩国高考不再出现错题事件。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