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说法
大数据适应个性化学习
●魏忠,数据研究专家、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魏忠
人们对大数据的理解有很多,目前我倾向于把大数据理解为全量数据。
科学研究最简单的是抽样方式,然后进行推导,后来人们发现这有很大问题,于是就有了统计学,用概率来解决问题。但是抽样的量一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并不一定是越大越精准,什么样的量是最好的,就需要考量。而如果把全量的数据都拿来进行分析,那肯定是最准确的,而所谓大数据应该是全量数据。
这种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具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传统数据诠释的是宏观的教育状况、整体的学生水平,且其采集方法、内容归类、分析构成等已被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标准,数据更多是在阶段性的评估中获得。而大数据更关注微观、个体层面,要求时时处处采集信息,全面客观记录信息,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等,帮助信息收集方获取精准材料。(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