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2014中国SAT白皮书”发布会上分享的《中国学生SAT易错真题TOP100》中,每道题的错误率均在80%以上,阅读部分错题占86%,写作部分占13%,同时出现了唯一一道数学题,正确率不到18%!
这道数学题是2005年10月SAT考试第五个section里面的第20题,原题如下:
If j, k, and n are consecutive integers such that 0 < j < k < n and the units (ones)
digit of the product jn is 9, what is the units digit of k? (RT0510_S05_Q20-M)
(A) 0 (B) 1 (C) 2 (D) 3 (E) 4
针对此题,SAT考试专家郑峻华给予了详细讲解。他认为有相当多的学生是没有读懂这道题,units digit指的是“位”,ones的意思是“个位”。这道题还原成中文意思是:如果j,k和n是三个连续整数且满足0 < j < k < n这一条件,同时j与n相乘所得的积个位数是9,请问k这个数字的个位数是多少?这是一个需要灵活思维的题目。两个正整数相乘所得的积个位数是9,那么这两个数字(j和n)的个位数只有可能两种组合可能,分别是3和3,1和9。由于j,k,n,三个数字是连续整数,j和n当中有一个k,那么只有可能k是以0为个位数的数字。比如j=9,k=10,n=11,就满足了题目中所提到的条件。显然答案是A。
郑峻华说,在SAT考试中对于美国学生比较难的数学问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通常是比较容易的,毫无疑问是中国学生的优势所在。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中国学生在SAT数学题上通常遇到两大障碍。一是由于对英语数学词汇和表达不熟悉,造成题目理解的困难或错误;二是SAT数学题多需要巧妙的思维,而非复杂的运算。我们通常说“SAT数学题是脑筋急转弯”,意思就是题目经常需要学生有巧妙的思维,而不见得是复杂的计算能力。
SAT数学题的知识难度对于中国学生并不高,关键在于熟悉数学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多用灵活的思路,经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都完全可以拿到很高的分数。2016新版样题显示出SAT数学题目的文字部分长度大于现版,对中国考生而言,能否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是一个考验,数学部分更侧重考察推理和应用能力。学生在备考中,基础的数学词汇需要记忆,熟悉各类题型、必要的练习自然是不可少的。同时切记不要粗心,在数学上犯无谓的错误造成失分实在可惜。
对于《中国学生SAT易错真题TOP100》写作部分错误率较高的13道题,郑峻华指出了中国学生在SAT语法学习上存在的三大问题。第一,中国学生缺乏对“同义反复”错误的敏感度;中国学生对这一类错误不敏感,是由于“母语干扰”造成的。由于中国学生的母语使用习惯造成了英语学习过程中语法知识掌握出现了问题。第二,固定搭配、固定表达法的错误率很高。比如以下这些结构里的介词要求:adhere to, (in)consistent with, advocate of, capable of (capability of), able to (ability to)…第三,单词误用造成的错误。学生们在进行系统的SAT语法教学后,一般都会对句子结构,平行结构,比较对象,代词误用等常见错误产生一定的敏感度。而相对出现比例不高的词语误用,似乎不属于明显的语法错误范畴,就容易被同学们所忽略。
SAT的阅读部分是中国学生的最大难关。TOP100中有86题来自于阅读部分,这是一个压倒性的比例。学生们普遍反映SAT的文章艰涩难懂,甚至很多情况下,读懂文章的主要障碍不见得是复杂冷僻的单词或者层峦叠嶂的句子结构,而是对文章所涉及的知识面及思想深度的不适应。郑峻华对阅读部分的错题情况给予了详细的梳理和介绍:这次TPO100中共出现了32篇文章,抛开传统的题型分析,从文章的类型和体裁入手这32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文学作品选读、历史话题讨论、文化和艺术评论、自然科学研究、个人成长经历和回顾、与欧美现代主流社会差异较大的民族和文化。如果综合考虑文章的出现频度和与文章相关的选择题出现频度,我们可以认为文学作品、历史话题和文化及艺术评论三大话题是中国学生SAT学习过程中的重大障碍。
来源:西奈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