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

第一章  高考志愿决策的基本原则和策略【3】

张恒亮

2013年01月17日15:51        手机看新闻

对于如何填好高考志愿,许多咨询专家提出了一个比较时髦的观点:在专业选择上要冷热搭配。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接受学生咨询时也持类似的说法:要重视学校,淡化专业。其实,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陈腐观念。

何以见得呢?在笔者看来,这些说法都是立足于考上某所大学而非为了学生的学有所成及长远发展而提出。在高考志愿决策中,除了极少数状元级别的高考学生能够学校与专业可以自由选择而外,绝大多数的学生因为高考成绩所限,都面临着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的选择困境。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应的,学生的升学就业都由政府负责,考上大学后,学生免费上学,毕业后安排工作。这时,学生只要考上大学,就必然成为国家干部,并且考取学校的层次越高,毕业后个人发展的起点就越高。在此体制下,学校是最关键的,专业是无所谓的。因此,在志愿决策时,当然要首选学校,至于专业,为了确保被该校录取,冷热搭配就是合理的选择,有时还要服从专业调配。

但自从1998年,我国高校的升学就业体制变革为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自费上学、自主择业后,影响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矛盾)就从学校变成专业,因为无论名牌大学、一本院校或是专科学校,都要面向市场就业,而市场的法则是效率,在这里就是人才性价比的最大化。这时,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在于学校的牌子,更重要的在于学生是否具备市场需要的专业素质及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在专业上是否学有所成就是关键,由此追溯,当初专业的选择是否适合于自己的兴趣、潜力就成了关键因素。所以,在目前形势下,专业选择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学校。于是,当因为高考成绩所限,导致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的时候,我们当然就是要照顾专业而牺牲学校。具体到志愿决策时,就不能再去考虑先选择学校,然后为了上某所学校而牺牲专业,或者所谓的冷热搭配。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未来人才市场的需要首先确定专业;其次,根据专业来选择学校,看哪些学校在我们所定专业上有办学优势;然后再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具体的学校。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专业上学有所成,从而为未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也许有人要说,现在许多高校都在实行按大类招生,我先进去,然后再具体选择专业或转专业嘛。这仍然是一种不尽合理的折衷方案。它仍然是立足于考取学校,然后到校后再选择专业。这时,如果适合于学生个人发展的专业凑巧在他所考取的学校之内,并且还是该学校的优势专业,那当然很好,但这样的机率就已经很小了,很多时候是一种侥幸。相当多的时候是没在学校之内,或者不是学校的优势专业,那么它就不能保证学生选择到合适的专业或者难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就很容易陷入毕业就失业个人发展困境。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进而选择专业,这是所有中学毕业生必须面对的一门功课,解决得越早越好。越能避免因走发展弯路而浪费个人发展资源。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个人的发展效率,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玉君(实习)、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