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联的报告显示,我国现有60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总体规模还在扩大,他们普遍存在健康隐患和情感缺失,如何给他们提供足够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接受到公平的教育,并顺利度过青春期转型,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也纷纷聚焦这一话题。
我曾参加过很多留守儿童的活动,专门为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环境等作过各方面的呼吁,特别感受到我们这个社会对留守儿童关心还不够,主要体现在为他们提供的服务的设施,为他们制定的政策都没有落实好,尽是些口头空的东西,我希望全社会要把我们的关心变成行动。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隐患和情感缺失。对这一特殊群体,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关心关爱他们,为他们营造良好、健康的生活生长环境。
留守儿童这种现象,和家长没有尽到职责是密切相连的。过去,媒体比较关注外出打工父母们的“不容易”,也比较强调对他们的同情与帮助,而较少强调他们对孩子的责任。打工不是不可以,能不能同时把孩子带好?中国已经不是20年前的情况了,政府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就学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已为把孩子接在一块儿工作、学习、生活的提供了基本的就学政策保障。
应通过创造教育条件,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农村,而是能够和父母一起在城市生活。对于没有条件进程的留守儿童,应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完善管理。寄宿制学校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健康、卫生、安全方面的管理。还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登记留守儿童姓名、年龄、行为习惯等;定期召开家长会,利用节假日与回家父母约谈,共同教育管理孩子。
要想根本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缺失问题,政府要从顶层设计着手,从制度上根治。建议国家对携带子女外出的农民工父母或一方留在子女身边的农民工夫妻进行适当财政补贴,优先就地安排另一方就业,确保夫妇有一方与儿童共同生活。
我希望把农村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写进课堂,写进书本,只有老师、学校正式面对这个事情,拨开这层面纱,给孩子们讲,让孩子们知道如何自我保护,也让爷爷奶奶们,一些留守的老人家们都能够去明白,其实留守儿童的性侵问题是可以很好抑制的。
现行的针对留守儿童的保护政策大多从宏观入手,并未在微观的执行中给留守儿童提供其真正需要的生活照顾和心理抚慰。留守儿童的有效保护,不能是一对一的“输血式”资助,而应转为集中“造血式”。应建立一个个由政府、慈善机构、民间资本、公益团队以及媒体共同作用,立体式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仅仅靠社会慈善和公益远远不够,要政府和教育部门同时发力。国家应出台一个严格规范的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制度,让他们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政府牵头,教育部门做好儿童的安全、健康、成长监管工作;要有相关留守儿童的学校和专业的老师;在心里健康方面多做工作,让他们正确认识父母的辛苦,能够阳光、快乐、幸福学习、成长。
现如今,留守儿童问题或已是老生常谈,但如何让这样“常谈”别再“长谈”下去,如何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阳光健康的成长环境,这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让留守儿童的上学路走的更加阳光,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