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七

历期话题

如何让寒门不再难出贵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近些年引发持续性的讨论,春节期间,一篇《博士返乡日记》在网上走红,其反映的农村衰败问题在中国城乡发展差距加大的背景下,非常普遍,尤其是教育资源薄弱匮乏等问题发人深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这也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不能让寒门再难出贵子
代表李光宇:“鲤鱼跃龙门”越来越难

近20年来,中西部贫困地区学生尤其是农村子弟在升学、就业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对他们而言,由于身处占有社会资源较少的弱势阶层,一流大学不仅离他们越来越远,“鲤鱼跃龙门”、“知识改变命运”也变得越来越难。”

代表贺优琳:新高考改革或使农村考生更边缘化

新高考改革方案,增加了语文、英语的权重,史、地、政、理、化、生等学科等级考试。这样的科目设置会使农村考生更加边缘化,农村考生语文、英语学习条件本就差,先天性不足。随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穷的农村人口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经长时间被边缘化,之前的自主招生,对个人素质的重视已经加大了城乡差距,而此次新高考改革无疑是雪上加霜。

委员钟秉林:高考公平要让农村考生跨越龙门

高考承载的不光是选拔人才,同时还承载着促进社会公正、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功能,是农村考生跨越城乡二元对立的主要通道,是社会流动的阶梯。新高考改革方案,通过调整招生计划分配政策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包括通过调整招生计划分配政策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把招生计划更多地投入到人口大省、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缩小省际之间高考录取率的差异等,对此我们要有信心。

咋看待"博士返乡日记"描绘的“知识无力感”
教育学者熊丙奇:知识无力感反映多数农村学子的态度

“知识无力感”更准确地反映当前大多数农村年轻人对知识的态度。在大众教育的今天,中国18—22岁的同龄学生中,已有34.5%的可以上大学,但不少农村大学生读完大学后,在城市里并没有获得体面工作、回乡也没有衣锦还乡感,甚至不如他们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龄人混得好,这就导致从表面上看读书、知识似乎无用和无力。

代表邢克智:长远看获得知识的人才最“有力”

知识无法做到马上换取等量的财富,但知识会在人生在长跑中成为走向成功最重的砝码。感到“知识无力”,只是博士回到家乡,与同龄人对比后的一种暂时的失落。然而,能改变命运、让知识“给力”的,岂止一份“文凭”这么简单?大学教育所赋予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加上实践与个人的努力,长远来看,获得知识的人才是最“有力”的。

农村教师待遇太低
委员王海波: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留住教育人才

多年来,在“以县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下,基层教师的待遇差距很大。有些地方为了节省财力,在教师工资发放上违反政策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地区没有将国家政策中对农村教师倾斜的分配导向落到实处。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解除他们生活上的窘迫状况,鼓励和培养本地优秀教师长期在家乡任教,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才能更好推进农村义务教育。

委员姚爱兴:呼吁为农村教师“涨薪”

目前农村教师工薪收入较低、分配机制欠妥、构成缺乏科学性的现象大量存在。尤其是农村教学点的那些代课教师,各地发放工资标准不一,随意性大,有的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应从国家层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工资、津贴待遇等作出统一规定,规定农村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并建立问责机制,明确由财政单列支出农村教师津补贴,大幅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增加农村教师周转房和公寓房,并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查。

代表李一飞:要解决农村师资严重不均衡的问题

要建立人才机制,让更多人才到中西部去,到农村去,以解决师资严重不均衡的问题。比如适当提高中西部及农村教师待遇,在评聘职称上将城市和农村教师分开进行等。还要继续加强师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亟待建立中西部地区与内地沿海城市、农村与城市之间在教育上的交流合作。

如何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代表梁文同:期待农村实现“普十五”教育

现在有许多农村的孩子读完初中就去打工了,学生和家长几乎都没有读高中考大学或者到职业技术学校去学一门技术的想法和愿望。除了受到“早挣钱早养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外,另一方面是太多的农村家庭无法承受初中以后的学习费用。实行普及15年义务教育计划,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入学经费有了保障,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代表李建保:进一步提高农村边穷地区教育质量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而在一些农村边远穷困地区,教育质量仍然堪忧。教育的质量来自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国家应在边穷地区、偏远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水平提高方面采取更多措施,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研究生去这些地区支教或就业,为提高农村儿童受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委员郭大成:让农村出来的人才回乡参与建设

贫困地区的孩子,多上重点高校,是好事,应给予支持,但杯水车薪。给再多的比例,也解决不了更多人上好学校这样一个愿望。现在的好学校,把老少边穷地区的优秀子弟都吸引来了,这些孩子读完之后,要么“北漂”,要么“上漂”,最后,在这生活也很困难。实际上,没发挥到更好的作用。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靠人才!这些地区的人才都出来了,谁去建设?应想办法,让这些地区优秀的子弟受到好的教育返回建设自己美好家乡,这是大计。




这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扶贫”、教育改薄等方面的政策,努力向偏远农村或落后地区倾斜,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阶层正向流动,收到不少成效,但显然还远远不够。如何建立起更公平的选拔机制?如何兼顾城乡学生不同特点?如何实现农村教育统筹均衡发展?诸如此类问题还有赖于教育决策者、执行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推动,为寒门学子的求学路上提供公平保障。

网友热议

  • 昵称
  • 留言
  •     
  • momo宝宝123说   2015-03-11 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改革和扶持力度,让农村留得住老师,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良好教育。农村的发展将来需要并依靠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知识的无力感,是教育和社会脱节的产物(学的专业不好就业),同时也有就业不公平(好的单位要靠关系、靠金钱)等因素造成,这都需要引起国家的重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不应该变得苍白无力。
  • 风过留痕说   2015-03-11 寒门难出贵子,鲤鱼难跃农门,在我还小的那个年代,父亲为了改变穷不过三代的现实,咬紧牙关送我们姐弟三小完小学上初中,上完初中上高中,上了高中又是大学。说人生三分苦他受了十分。值得欣喜的是现在义务教育已经“松绑”,部分地区甚至免费,教育强则国强,希望国家重视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家庭可以出名牌大学学子。
  • 寒冰墨玉说   2015-03-11 教育公平谈何容易,希望教育制度越来越完善
  • 网友说   2015-03-11 这个郭大成,真是的
  • 美好华夏说   2015-03-11 公平教育才有公平的未来!

相关专题

农村老师大山的自白 2014教育“强”音回声 您满意吗

教育二维码

  • 扫一扫关注人民教育微信扫一扫关注人民教育微信
  • 扫一扫关注人民教育微博扫一扫关注人民教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