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娃迷恐怖小说白天看晚上怕 恐怖书招孩子爱?【2】--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初二娃迷恐怖小说白天看晚上怕 恐怖书招孩子爱?【2】

2013年01月14日08:08    来源:钱江晚报    手机看新闻

  智囊团发言

  10岁以下孩子不要看

  本期智囊团专家:

  中国著名恐怖小说作家李西闽

  天长小学副校长蒋军晶

  杭师大心理学教授傅素芬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

  李西闽在2000年开始恐怖小说创作,先后出版《蛊之女》、《血钞票》、《尖叫》、《死鸟》多部,成为中国恐怖悬疑文学的先行者。

  他自己写恐怖小说,也不阻止女儿看恐怖小说。

  “我读《女巫》的故事给六岁的女儿听,开始她有些害怕,后来越听越开心,觉得很好玩。这个世界有开心的东西,就会有黑暗的元素,让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对他们的成长是一种帮助。”不过他强调,《女巫》和《咒怨》这样的恐怖小说完全不一样。

  李西闽说,健康的人,应该对一切有心理准备,要有自己的认知,“如果孩子从小只面对好的东西,如果一味把世界描绘得太美好,孩子可能无法真正接触社会,今后可能没有心理准备面对黑暗的东西。”

  蒋军晶是一位儿童阅读推广人,他更赞同孩子看一些富有童心、想象力丰富、反映人性美好的书籍。

  但孩子的天性充满好奇,对神秘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喜欢奇特、刺激的东西,而个别孩子还会因为自己敢看恐怖小说而感觉自己胆子大,有成就感。

  “我小时候,也喜欢听鬼怪故事,经常让奶奶讲给我听,但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描绘细节,不描绘血腥场面,只是有一个情节而已。”蒋军晶说,小学阶段,孩子尽量少接触描绘恐怖、鬼怪细节的作品。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傅素芬认为,根据不同年龄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10岁以下的孩子因为无法判断故事情节的真假,控制力比较差,所以建议不看,如果坚持要看,需要家长的特别引导。10岁以上,家长要提前自己先看,筛选掉那些有“鬼、血、尸体、凶手”等词汇高频出现的书。

  “未成年人如果观看了恐怖电影或书籍,经常做噩梦,不是一件好事。家长不能忽视。”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首先必须明确,不是儿童喜欢的都一味提供给他们。儿童是不知深浅的,需要负责任的成人引导。就好像有的小孩因为好奇去品尝毒品,他们对于鬼怪故事不知深浅。这类恐怖故事设置的背景一般是坟墓、死亡、幽灵,一旦喜欢上这类读物,整天处在阅读的紧张状态中,将使儿童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

  阅读书单推荐

  李西闽读给女儿听的故事书,基本上是国外的童话,带有很强的黑色幽默。他喜欢罗尔德·达尔的童话书,比如《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女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罗尔德·达尔把丑的东西,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凭着对生活敏锐的洞察,把善与恶剖析得很透彻,孩子听到、读到这样的故事,会觉得故事很好玩,同时也学到了要做怎样的人。”

  蒋军晶则给学生直接推荐了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单:

  《夜莺的故事》、《巨人的花园》、《爱丽丝漫游奇境》、《柳林风声》、《小王子》、《夏洛的网》节选、《时代广场的蟋蟀》节选、《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皮皮鲁传》、《毛毛——一个小女孩和时间窃贼不可思议的故事》、《女巫》、《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5月35日》、《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西游记》、《我的妈妈是精灵》、《小河花妖》、《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铁路边的孩子们》、《亲爱的汉修先生》、《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男孩彭罗德的烦恼》、《一百条裙子》、《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我要做好孩子》、《三毛流浪记》、《泉源狐的故事》、《两只大雕》、《戴脚环的大雁》、《跳树能手——松鼠》、《昆虫记》、《小鹿班比》、《灵犬莱西》、《黑骏马》、《疯羊血顶儿》、《小狼小狼》。 (记者 梁建伟 王玲瑛)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袁勃、熊旭)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