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梁啟超故居"被摘牌 文物部門:根本沒住過--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北京"梁啟超故居"被摘牌 文物部門:根本沒住過

2013年08月16日07:11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北京"梁啟超故居"被摘牌 文物部門:根本沒住過

  北溝沿胡同23號,文物保護的標牌已從梁啟超故居改成了四合院。京華時報記者趙思衡攝

  截至昨天,在網上搜索“梁啟超北京故居”,仍可以查詢到位於北溝沿胡同23號的一座四合院。這裡在1986年6月被列為“北京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梁啟超故居”,成為梁啟超在北京唯一被認定的故居。但有參觀市民發現,這座四合院門前的文保單位名稱已由“梁啟超故居”變更成了“四合院”。東城區文委確認,該處已不再屬於名人故居。

  換牌時間在一年前

  昨天上午,北溝沿胡同23號大門旁,一塊牌子寫有“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四合院”字樣,牌子右側有一塊面積稍小的深色印跡,顯示曾有另一塊標牌常年挂在此處。

  北溝沿胡同不斷有居民往來,對於四合院門前石牌的內容,他們多表示並不清楚何時進行了更換。

  據此前媒體報道稱,去年3月16日,梁啟超的后人,外孫女吳荔明、孫女梁柏有、梁憶冰前往東城區文物管理所,遞交了一份由梁啟超當時唯一在世的兒子梁思禮帶頭簽署的聲明:“我們是梁啟超直系兒孫,我們鄭重聲明:東直門內南小街北溝沿胡同23號,不是梁啟超故居。”

  昨天上午,小菊居委會周主任確認此事。她介紹,去年夏末初秋時,她接到街道的通知,稱文物部門重新對該四合院進行了鑒定,梁啟超並未在此處居住過。“通知了居委會沒幾天,就有工人來,將文保的牌子從故居變成四合院了”,周主任介紹,文保石牌旁原本有一塊牌子寫著梁啟超故居的簡介,簡介標牌於今年三四月份摘除。

  昨天,東城區文化委員會文物科工作人員確認,該處已不再屬於名人故居類的文物保護單位。

  1500平米建筑已成大雜院

  據1951年房屋調查登記顯示,該院是東、西並列的兩個三進院落,東部為住宅,西部是花廳﹔北半部是花園式的后院,院內樹木繁盛,有假山,有涼亭﹔后院開有朝東的穿牆門,是整個院落的后門。該院共有房屋和亭、軒等建筑129間,建筑面積為1535平方米。

  提起當年四合院雅致的樣子,新中國成立后此處的最早一批住戶郝女士仍覺得可惜。郝女士介紹,該院早年間為交通部下屬的一家幼兒園,1972年后被作為鐵道部家屬院使用。“一開始來還有假山、水榭、后花園裡草木繁茂,孩子們可以在石條上玩兒滑梯”,郝女士稱,最初有近50戶人家居住於此,但1976年后就有越來越多的房屋加蓋起來。40多年過去,四合院內房屋密集。郝女士說,至少有七八十戶人家目前居住在此。

  而現在,人們僅能通過被加蓋的房屋遮住了一半的影壁、常年被風雨損傷的垂花門依稀看到這座院落的昔日風採。四合院已被隔成縱橫交錯的巷子,有些通道窄得隻容得下一個人通過。院裡見縫插針地擠滿了低矮的平房,有些已殘破不堪,用木板充當牆壁圍擋。過道裡、角落裡、房頂上都隨意堆放著雜物,讓密集的房屋顯得更加擁擠。

  老住戶盼妥善保護

  昨天,多名住在該院的居民表示,期盼著針對北溝沿胡同23號更妥善的文物保護工作。“我們這裡雖然不再是梁啟超故居了,但仍是區級的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流傳下來的好東西不能好好保留,我們也很心疼。”居民唐女士稱。

  唐女士介紹,多年前,四合院大門左右還有兩隻石獅子、上馬石和下馬石,但不知何時已被人拉走。“我是旗人,看見院子裡垂花門、鎮石、進轎子的大門,知道這都是原來當大官才能住的地方,不能好好保護,更是不忍。”

  除了文物保護問題,小菊居委會周主任也擔心,高居住密度給四合院帶來了安全隱患。“院裡有居民將房屋租了出去,會有群租的情況出現,這麼大的用電量會有火災隱患”,周主任稱,經過不斷做工作,前不久剛有近20人的群租戶離開。

  這裡目前仍是鐵路系統的宿舍。對於是否會騰退以及以后如何保護的問題,東城區文委暫未回應。

  當年憑口述記錄挂牌

  據媒體報道,1985年認定此處為梁啟超故居,也是基於對梁氏后人的口述筆錄。據報道,時任東城區文管所所長的譚伊孝找到了這位梁氏后人並做了口述記錄。現在譚伊孝已故,有關北溝沿胡同23號挂牌的檔案,文管所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已交給東城區檔案館。

  文管所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時調查時,資訊不像今天這樣發達,信息非常有限,調查確實存在著實際的困難。

  對於認定出現偏差的歷史原因,東城區文委昨天未予回應。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