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很多當子女的往往不太注意與父母交流時的言辭和語氣,對父母的關心很不耐煩。子女也許意識不到有什麼不妥,但視關愛為束縛的抗拒心態,卻讓父母感到關心成了一種錯、付出成了一種罪。到頭來,對父母來說,是一種莫名的傷害。
最近,網上流行一則小短文——“最讓父母傷心的9句話”,分別為:“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唆!”“有事嗎,沒事?我挂電話了!”“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說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你那一套早過時了!”“叫你別收拾我房間,東西都找不到了!”“我吃什麼我知道,別給我夾!”“說了別吃剩菜,怎麼老不聽!”“我有分寸,別說了,煩不煩!”
面對父母循循善誘的“愛的嘮叨”,做子女的卻不領情,很不耐煩甚至公然頂撞。這種現象,心理學稱之為“親子溝通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代溝”。不過,換個角度看問題,我們會發現,其實所謂的“代溝”,只是子女心理認知上的偏差,而做父母的總是想方設法試圖去填平,十分渴求與子女成為親密無間的“好朋友”。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為人父為人母后,子女經常對自己出言不遜,心裡不難過才怪呢。其實,父母愛子之心、惜子之情都是相通的,總是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掏出來。將心比心,我們在與父母促膝攀談時,真的應該打心眼裡別讓“最讓父母傷心的9句話”脫口而出。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處事箴言,不僅僅是對朋友、對同事,對至親至愛的父母也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