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反響
家長擔心孩子成績下降
此次減負新規贏得社會普遍叫好的同時,也有一些家長不領情,他們擔心:孩子作業少了,學習成績會下降。
鄧女士的兒子在城區一所知名小學讀三年級。減負新規公布后,她兒子所在學校通知了家長,且立刻執行。現在,她兒子每天回家做作業的時間不到半小時,比以前減少了一半多。“男孩子本來淘氣,萬一在課堂上沒注意聽講,回家又缺少相應的鞏固練習,知識學得能扎實嗎?”
與她有同感的還有袁先生。他的孫女正在上六年級。寒假裡,孫女所在的小學取消了寒假作業本,幾乎沒留什麼書寫作業,孩子高興了,他卻擔心孩子的成績。在他看來,過重的課業負擔的確應該減輕,但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學習基礎知識還是需要訓練的,特別是成績中等偏下的學生,學校應該因人而異,給他們留點小練習。
新聞延伸
用課外活動代替死讀書
減負后,學生多出來的課余時間如何安排?開展應試教育培訓的社會培訓機構會不會因此受益?
市教委有關人士介紹,此次對學生在校時間和課時數的規定是根據國家課程計劃和課程標准制定的,但並不意味著到點就要放學,考慮到家長們的接送需求,學校會組織一系列課外活動。同時,少年宮、少年之家、青少年科技館和活動站等,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和科技活動。為發揮其公益性和社會性,真正實現教育功能,市教委正考慮讓其進學校,與校內教育形成有效銜接。所以,新規並不是將學生推向社會培訓機構,而是用課外活動代替死讀書和機械地做作業。
據悉,東城區已啟動了“學院制”人才培養模式,從現在起到2030年,該區將搭建“聚集資源、開發課程、培養個性、雙學籍管理”的區域人才培養平台,豐富、拓展、整合教育資源,推進“學院制”發展。該區還將設立“東城區青少年文化藝術學院”、“東城區青少年科學技術學院”、“東城區青少年體質健康學院”、“東城區青少年國際教育學院”。同時與國內外著名學府、重點實驗室、人類文化遺產等優質資源單位建立合作機制,按不同需求形成時間長短不等、實踐內容各異的國際、國內游學課程,打造10個國際國內英才培養基地,為20%的學生搭建高端的教育實踐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硬件、師資、項目優勢,逐步形成一百個國際國內重點資源,為40%左右的拔尖創新人才提供成長的沃土﹔在“學區化”管理基礎上,以課程資源中心和優質資源校為龍頭,就近建立以重點校、重點項目為單位的資源基地,實施“學區選課制”,通過區域內各校學生自主選課,逐步形成1000門長短結合、以實踐為基礎的特色課程,滿足60%左右學生的特色發展需求﹔深入拓展 “藍天工程博覽課”和“社會大課堂”的成功經驗,逐步形成向全區100%學生開放的1萬個可供學生選擇或者教師加工的資源普及項目。
相關新聞
東城中學生加入“社會實踐營”
本報通訊員 徐光曄 張慧
每年的4月,北京二中高一、高二的學生都會迎來特別的一天——職業見習日。學生們能夠走進企業感受不同的企業文化、職業需求和行業特點。據悉,自去年5月東城區在十家企業設立首批中學生“社會實踐營”以來,目前參與“社會實踐營”的企業已接近百家,東城區已有三分之一的中學加入了“社會實踐營”計劃。
據了解,東城區青少年社會實踐營項目是在全區各中學開展的針對全體中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工程項目,項目自去年開展以來,已在近百家企業建立了“社會實踐營”。
“每年的4月學校都會開展職業見習日的活動,現在學生們正在從東城區教委提供的近百家企業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企業,學校會根據學生的選擇確定最終進行職業見習的企業。”二中副校長許柬介紹,企業深度游除了可以讓學生們近距離了解自己感興趣的企業和崗位,幫助學生樹立更加合理的職業規劃,也讓孩子們提前感受到了嚴格的社會規則。“有些學生有遲到的習慣,在學校老師可能處理的方式很寬容,但他在企業看到了嚴格的考勤制度和處罰制度,就會真正懂得守時的意義。”
東城區教委中教一科負責人表示,在大企業中設立“職業訓練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有利於加強教育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改善學校教育的課程結構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社會實踐營”區級實踐平台的搭建不僅解決了在聯系企業單位時各學校“單獨作戰”的局面,也保証了各個接待企業的接待質量,近百家的企業讓學生有了更加多樣的選擇。
目前東城區已有三分之一的學校加入“社會實踐營”計劃,“社會實踐營”企業每三年挂牌一次,東城區將根據企業的接待質量決定是否繼續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