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孩作文寫“親媽不如后媽” 被親媽打腫臉--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8歲女孩作文寫“親媽不如后媽” 被親媽打腫臉

2013年03月13日11:37        手機看新聞

  生母和繼母,孩子更喜歡哪個?這種在常識中設定了答案的問題,被一個8歲女孩推翻了。江寧區某小學二年級女生小樂因為在作文裡寫,更喜歡后媽,不喜歡親媽,被她的親媽劉女士責罰一頓。老師請來兒童心理咨詢師與小樂溝通后,又與其母親進行了交流。專家指出,現代社會的家庭結構中,越來越多離異家庭的孩子成長環境已由過去的“單親家庭”變為“多親家庭”,如何呵護孩子成長,也對父母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作文裡說親媽不如后媽,被親媽打腫了臉

  上個周末,江寧區某小學二年級語文老師楊老師給班上孩子布置了寫作練習,要求寫自己的媽媽。周一收上來作文一看,8歲女孩小樂寫的是,媽媽經常批評她,也不給她買東西。她不喜歡媽媽,喜歡李阿姨。因為李阿姨不批評她,星期天會陪她玩。

  楊老師就這篇作文與小樂的母親劉女士溝通時才知道,原來小樂父母已經離異,平時由母親帶,雙休日,在外出差的父親會回到南京,接女兒到自己家。而孩子所說的李阿姨,是父親的現任妻子,孩子的后媽。

  在老師辦公室裡,小樂母親非常痛苦。她沒想到自己一個人辛辛苦苦帶孩子,孩子竟然不喜歡她,還說后媽比親媽要好。楊老師開導了小樂母親一番,並請她別把孩子話往心裡去,也建議她今后對待女兒多一些尊重。“臨走時,她答應得好好的,說會反省。可沒想到,第二天上學時,小樂的臉有些腫,心情也很不好。再一問,說是因為作文的事,頭天晚上被媽媽打的。”

  這一幕讓楊老師非常心痛,也后悔自己沒能真正幫到母女倆。為了幫助孩子盡可能減少心理陰影,當天課間,楊老師求助金陵晚報,並請記者聯系了離學校不遠的同仁醫院,請該院兒童VIP門診兒保科主任、高級心理保健師南方女士為小樂及時做了心理溝通疏導。

  女孩想跟爸爸過,現實不允許

  在南方的引導下,小樂漸漸打開心扉,一陣痛哭之后告訴這位南阿姨,爸爸媽媽是兩年前分開的,一年之后爸爸和李阿姨結婚。從上小學開始,她每周一到周五和媽媽共同生活,雙休日爸爸就來接到他那邊去。媽媽工作不忙,更多精力就是帶她。“每天放學接回家,媽媽就看著我寫作業。作業寫不完就不給吃飯。也從來不帶我出去玩,哪裡不對了就批評我,有時還會打屁股。我猜她根本不喜歡我……”而那位李阿姨,在雙休日父親把她接過去時,就會三口人一道出去玩,或者看電影。在孩子記憶中,阿姨從來沒批評過她,還經常買玩具禮品給她。可是,她不敢把東西帶回家裡來,因為媽媽會扔掉,說影響她學習。

  到末了,女孩跟咨詢師提出一個要求:“既然媽媽這麼不喜歡我,為什麼還要帶著我呢?我多麼希望爸爸來帶我啊!這樣媽媽會不會快樂一點?”

  校方獲知這一信息,輾轉聯系到小樂的父親,得知父親並不具備固定陪伴孩子的條件。他的工作性質就是在省內到處出差,現在住的地方離孩子學校也遠,也因此,他每個雙休都會把孩子接到身邊去。女兒的心聲,讓他也很痛苦。可他也表示,目前狀態下,也隻能把女兒交給前妻來帶。

  心理疏導后,孩子暫時原諒親媽

  再側面了解小樂母親的意見,她也根本不願意把女兒交給前夫:“給他不就等於給后媽了嗎?那孩子會被寵壞的!”

  為謹慎起見,咨詢師沒有告訴她這是女兒的心願,同時,又針對這一情況繼續做孩子心理工作,引導她看到,媽媽對她的嚴格要求,與阿姨的寵愛一樣,都是在愛她,只是方式不同。媽媽有時發脾氣動了手,她自己也很后悔痛苦。“爸爸媽媽和阿姨,都是愛你的,可因為他們是不同的人,所以愛你的方式也不同。也有時,不完美的他們會傷害到你。你可以試著,去看到他們的愛,再寬恕他們的傷害嗎?”

  一句話讓女孩哭了起來,又說出很多母親愛她的細節,繼而表示,她不會再怪媽媽了。可同時,她也非常希望,媽媽以后對她能好一些。

  修復親情,母女倆互相道歉

  校方再次嘗試與小樂母親劉女士聯系時,她也正在后悔自己的沖動。得知孩子已經接受了心理疏導,並且為了孩子,咨詢師也希望與她單獨溝通時,她沒有拒絕。坐到咨詢師面前,她抖動著雙肩,哭了好久好久。

  她承認,前夫再婚一事,她本來就有些氣惱,自己辛辛苦苦帶女兒,周一到周五都是緊張學習的日子,她也根本沒時間陪孩子玩。到了雙休日,孩子就被接走快活了。這些,為了孩子,她可以接受。可沒想到她的一切付出,竟被女兒完全否定了。“難道就由著她慣著她嗎?他們都慣成那樣了,我再不嚴一點,還怎麼得了?”

  等劉女士訴說完畢,南方協助她做了“空椅法”。這過程裡劉女士自己突然發現,她對前夫的不滿與前夫幸福生活的嫉妒,有時也會遷移到女兒身上,而轉為對女兒的傷害。而孩子從自己視角所看到的“親媽不如后媽好”,其實她也不必當真,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母親的苦心,也很正常。

  之后,咨詢師又安排母女倆一起做了溝通。媽媽向女兒道歉,女兒也為自己沒能理解媽媽而表示對不起。抱頭痛哭后,母女倆的沖突得以和解。

  孩子心理傷痕的修復,與母女倆互動狀態的調整是個長期過程。劉女士又約了南方繼續后期的咨詢服務。“我和孩子一樣,都需要理解和支持。”(保護未成年人,文中母女為化名) 金陵晚報記者 吳聰靈

  專家建言:

  “多親家庭”子女更需尊重與陽光

  接受金陵晚報記者採訪時,南方女士指出,類似情況在過去咨詢中也碰到過。“也有過一個孩子,父母離異后跟著父親和繼母生活。她就總說繼母不如生母,繼母很苦惱無法走進孩子的心裡去,就帶著孩子來找我咨詢。”在她看來,不論孩子得出哪個結論,都需要做父母充分理解並正確對待。“現在離異家庭增多,獨生子女的生活環境也由過去的單親家庭結構,逐漸轉變成以多親家庭為主,一個孩子常常是在離異父母兩邊輪流生活。這時,不論親父母還是繼父母,有四個原則建議盡可能遵守。第一是,不要把成人之間的恩怨帶到孩子身上去,大人的事與孩子無關,要允許孩子自由地去接受所有親人的愛,也可以喜歡所有親人﹔其二,不管孩子跟哪一方生活,都應當尊重孩子的想法與感受,真正地關心孩子,根據孩子所在年齡階段的特點去呵護﹔第三,父母不僅僅要關心孩子的生活與學習,更要關注孩子的感受與身心健康﹔最后,孩子一天有近8小時在學校生活,如父母離異,最好讓老師知道,以便於家庭與學校配合,有針對地關愛孩子。南方也曾遇到過,一對夫妻離婚好多年了,老師還不知道,平時活動還會讓孩子喊父母一道來之類,孩子不能生活在陽光下,心理就容易壓抑扭曲。”不論父母在一起還是分開生活,他們給予孩子的,都應當是愛與呵護,是尊重中的陪伴。父母離異導致的“多親家庭”結構越來越多,這種結構應當如何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共同關注。 (吳聰靈)

  (附:小樂作文)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個子很高,長長的頭發,眼睛不大不小。媽媽每天早上做飯給我吃,送我上學,每天放學接我回家。媽媽經常批評我,我喜歡的東西不敢找媽媽要,媽媽說買玩具就沒錢吃飯,我和她都會餓死的。媽媽不陪我玩,還會罵我。我不喜歡我的媽媽,我喜歡李阿姨(編者注:指繼母),李阿姨每天都不批評我,她很開心,星期天就陪我玩。

  我希望媽媽也開心一點,我喜歡看到媽媽笑。媽媽一批評我就很不開心,太不開心了。

(來源:金陵晚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