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次招生的南方科技大學,在湖北3所高中挂牌“優質生源基地”。知名高校紛紛在中學建生源基地攬才,生源大戰已延擴至“三本”院校和高職院校。有業界人士認為,這些變相“掐尖”行為是不公平的生源爭奪競爭。
武漢大學從2005年開始在中學建立優質生源基地,授牌中學超過200所。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則把“優質生源基地”牌匾授予黃岡中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依據每年從各中學錄取的人數,已在百余所中學建立優質生源基地。這些挂牌中學每年在自主招生時享有推薦權。
挂牌之后,雙方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呢?昨日,記者連線南方科大招辦負責人趙紅軍。他透露,今年會在全國10所左右中學挂牌“優質生源基地”。對於挂牌“優質生源基地”中學推薦的考生,學校審核時會更重視,確定參加能力測試的人數時會適當增加。
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源基地建設合作協議》,除講座、實習、實踐等方面互惠外,中學要動員和鼓勵優秀學生第一志願報考該校。
面對生源危機,省屬高校、民辦高校、高職院校也開始通過建立優質生源基地的方式“包抄”中學。
記者日前在鄂州葛店高中看到,該校教學樓門口挂有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的“優質生源基地”牌匾。
記者昨日獲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等,也都有類似舉措。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在“包抄”中學的過程中,給中學開出了看得見的“實惠”——凡挂牌“優質生源基地”的中學可直接獲3萬元獎勵。
對於高校“包抄”中學現象,家長和教育界人士褒貶不一。受訪的幾名學生和家長認為,中學校長的推薦只是一個方面,高考成績才是“王道”。
有教育界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挂牌本是兩廂情願的事情,一個願給,一個願挂。但這樣的舉動實際上是變相的“掐尖”行為,是一種不公平的生源爭奪競爭。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可能會使“富有的更富有,貧窮的更貧窮”的現象加劇。(記者 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