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老師截流學生有償培優(記者劉蔚丹攝)
“上課時,老師每次講到重要知識點時,都會一再強調這一知識點有多麼重要、考試肯定會考。然后話鋒一轉:這個我們下去再詳細講……”連日來,看了本報培優市場亂象調查的文章后,家長謝女士向記者報料,兒子就讀於某省級優質初中,前陣子總是夸張地轉述老師的話,現在她終於明白了其中的“潛台詞”:“下去講”其實指的是老師會到自己在外辦的培優班裡講重點,學生想提高,最好來!
謝女士說,最初她沒當回事。但當她從兒子口中得知,學校的考試卷中,總有那麼幾道“含金量”頗高的難題,是老師“下去詳細講”的,謝女士大徹大悟,她通過其他家長,找到了門路,說著好話交錢入班。最近,兒子的成績還真有長進。
在校老師截流優質生源
“難怪會有老師暗示學生要到外面報班﹔難怪會有一些老師上課完全不照顧那些沒有上過補習班的學生。”參加了校外補課后,謝女士漸漸看出了“門道”。她說,部分在校老師已經成為一股“暗流”,正推著學生進入校外補課的大軍。
在進班時,教師會給家長、學生“洗腦”:他們願意私下帶的學生,屬於升重點“有希望”的,老師這樣做無非是希望幫這些“尖子生”圓夢,當然他們希望家長和學生能夠保守秘密,否則事情敗露,老師就是想幫忙也幫不上了。一些家長在權衡利弊后,保持了沉默,這正是有些教師的違規行為得以延續的原因。
一培優機構負責人就主動向記者透露:一些小學、初中的老師抱團,或是委托親戚在外辦培優班,他們的招生對象限於本班“聽話”的學生,地點經常變換,有時設在自己家,有時則直接借用培優機構的場地。至於收益,在職教師在外辦一個月補習班的報酬,比在學校上一學期的課還要多,“所以這些老師鋌而走險辦班,截留了不少的優質生源,甚至禁止學生外出培優。”
機構賄賂老師招攬生源
採訪中,有知情人還向記者揭露,目前不少培優機構與中小學老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培優機構賄賂老師來招攬生源已是業內潛規則。在眾多培優機構看來,相較傳統的發布廣告,在校教師向家長推薦是最管用的,“以前是招一個學生給老師提成50元,后來漲到80元,現在已經漲到100元,如果推薦的是畢業年級的優秀學生,那麼推薦價格還要高些!”
要想從老師自行開班的學校挖到生源,培優機構也使出了渾身解數。如果抓住一名優質生,而學生又能考上名校,無異於給培優機構打了個活廣告,將吸引更多學生投奔培優機構。
“禁補令”遭遇軟執行
從2009年至2012年,教育部、省教育廳、武漢市教育局連續發文,嚴禁學校和教師有償舉辦或參與各種培訓班、補習班、提高班,試圖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我省則探索健全師德監督考核和師德檔案制度,建立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的監督體系,重申嚴格禁止教師有償補課行為。
盡管如此,一些地方的實際情況顯示,校內和校外的培優屢禁不止,家長和學生付出的成本也越來越大。對此,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范先佐說,培優班只是一個社會表層現象,背后還是基礎教育改革問題,教育等相關部門不能隻發“禁令”,更重要的是執行和問責。(楚天金報 記者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