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頻發學生長跑猝死事件 誰之過?--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校園頻發學生長跑猝死事件 誰之過?

2012年12月14日09:19    來源:信息時報    手機看新聞

跑步,在當下中國的校園裡,已成為學生最不喜愛的一項運動。 (圖文無關,資料圖片)

站在起跑線上時,上海東華大學外語學院的大三學生小繆根本沒有想到,1000米外的終點,同時也是他生命的終點。

11月27日上午10時許,在參加完學校本科三年級的體能測試后,沖過1000米后的小繆突然倒地不省人事,隨后他被送往上海鬆江區第一人民醫院。但經過45分鐘的搶救,小繆最終還是不幸離世。

此前在11月18日的廣州馬拉鬆,兩名年輕選手先后倒在10公裡與5公裡的終點線前,其中一人是大三學生﹔此后的11月28日,湖北襄陽一名21歲大學生代替他人測試1000米,結果竟在500米處便倒地不治﹔而擔心學生出事,西安和南京的幾所高校相繼取消了中長跑測試……

一時之間,學生長跑猝死、中國學生體質嚴重下降的問題引起了國人廣泛的關注與議論。而在爭論中,中國的體育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學生跑步是該堅持還是放棄?中小學體育課究竟是練體能還是玩游戲?中國孩子是不是真的成為了垮掉的一代?……

爭論中,我們更需思考,究竟是什麼奪去了這些青春的生命,又該用他們的生命改變點什麼?

專題策劃 魏必凡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楊琳

專題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獨生子女家庭忽略體育教育

8歲的樂樂,是廣州的一名三年級小學生。雖然樂樂爸爸大學時酷愛長跑,身體素質極佳的他那會兒參加了學校的長跑隊,每天至少5公裡,還曾經拿過石家庄市冬季萬人長跑的第二名。但現在,爸爸卻從未帶兒子一起去跑步,“沒辦法,哪有時間跑呀?他天天上學,我天天上班。即便周末有時間,一家人也就是帶孩子出去玩玩,怎麼可能帶他去跑步呢?”

盡管樂樂遺傳了爸爸,有不錯的身體素質,跑步相當輕盈,但爸爸卻並不打算讓兒子練跑步。至於原因,樂樂爸爸的話代表著很多學生家長的心聲,“我當年練長跑,腳趾受了傷,現在天冷的時候還會疼。練體育真得很苦啊,在中國練田徑的成材率又太低,13億人才出了一個劉翔,所以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練跑步這麼辛苦的運動。”

如今,絕大多數的中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關心的只是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學習成績是否名列前茅,對體育興趣的培養也多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因此每逢寒暑假,各種游泳、羽毛球、棋類等側重技巧的體育興趣班人滿為患,但是跑步、投擲、跳遠等身體素質訓練卻沒有老師教,即便開班也很少會有家長來報名。因為在一些家長們眼中,田徑項目辛苦又枯燥,自然不會再花錢讓孩子去學習,更害怕孩子在訓練中磕著碰著。

對此有體育學者就指出,讓孩子練體育並不等於練體質。廣州體育學院科研處副處長李良鳴博士也指出,“體育訓練必須要保持一定的頻率,才能提高身體機能。如果只是一周鍛煉一次,那根本沒有達到鍛煉效果。”而西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郭立亞則介紹,運動分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打籃球、踢足球是無氧運動,但一定時間長度的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才能夠鍛煉心肺功能,而心肺功能對身體健康很關鍵。

體育老師成“高危職業”

現在在課業壓力下,很少有孩子能在家長指導下成為真正的體育人口(指經常從事身體鍛煉、身體娛樂,接受體育教育、參加運動訓練和競賽,具有統計意義的一種社會群體),更多的孩子則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基礎的身體素質練習,那麼他們在學校的體育課上又是否能彌補這一點呢?答案同樣令人擔憂。

時報記者近來接觸到的不少中小學生就表示,雖然學校運動會上依然保留有中長跑,但那更多的是體育特長生們的“秀場”,自己很少參與。樂樂所在的省重點小學有完善的體育設備,但平時他的體育課就是做操和玩游戲。記者讓樂樂回憶下他最多的一次在體育課上跑過多遠,他想了想說,“老師會讓全班繞著操場跑了一圈。”樂樂學校的操場隻有200米,而且一個學期這樣的“長跑”也就是兩三次!

對此,樂樂的體育老師蔣老師也很無奈,他私下裡對記者表示,“我雖然是專業體育學院的教育系畢業,教田徑、球類等運動不在話下,但是我不敢教學生們這些。因為萬一在我的課上,哪個孩子被球砸一下,跑個400米暈倒了,我可怎麼跟家長交代呀?所以我隻能和其他老師一樣,體育課就以游戲為主,讓他們玩得開心就行了。”

已經從教20多年的中學體育老師陳老師也認為,自己現在完全不敢放不開手腳讓孩子們練跳山羊、雙杠等“危險性”項目,因為兩年前的一次“事故”讓他心有余悸。當時有學生在他的體育課上學側手翻時不小心造成手臂骨折,家長因此大鬧學校,而學校則認為是陳老師監管不力,最終3000多元的醫藥費是陳老師自掏腰包。陳老師無奈地表示,“以前孩子上體育課受傷,我們給家長解釋清楚,大家都認為是件小事。但是現在很多家裡隻有一個孩子,一出事體育老師就成了罪魁禍首了,因此我們當體育老師的更是‘高危職業’,要處處小心。”

而有些理性的家長們也在思考,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沒有了到操場上盡情揮洒汗水的機會。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的胡小英副教授,自己的女兒今年已經在讀大學,但是胡小英就提出,“在我女兒上小學、中學時,她想到操場上玩一下,老師都是不允許。因此我特別同情現在的孩子,其實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玩耍、奔跑,本身就是一種鍛煉,但是卻被扼殺了。”

胡小英特別指出,出現這種現象不是老師的錯,作為學生家長的她反而認為應該更多的保護老師,“作為醫生我清楚的知道,在運動中出現損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能隻要出事就一味責怪老師,更不能因此就放鬆對學生體育鍛煉的要求。”

不少教育界人士也已經意識到體育課的安全防范機制,指出要厘清學校體育傷害事件中校方的權責,是關系到學校體育發展的關鍵,因此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購買保險等方法來規避風險,不能因為出現了極個別學生長跑猝死的案例而因噎廢食。日前湖北省就發文規定,要求學校組織長跑項目比賽時,建立醫療保障機制,嚴格健康體檢制度,購買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為妥善處理體育競賽運動中出現的意外傷害事故提供保証。

(責任編輯:楊玉君(實習)、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