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噎廢食學校取消長跑
在種種擔憂下,前不久華中科技大學秋季運動會宣布取消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項目,西安、南京多所高校也取消了上述兩個長跑項目。即使在沒有取消中長跑項目的高校,校運會成績也在逐年下滑,有的紀錄甚至十余年都沒有人打破。
與此同時,盡管有些高校依然有女生800米和男生1000米的體能測試項目,有些高校還有晨跑出操時間的限制。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些學生干脆花錢找代跑來解決。隨便在網上一查,就能查出不少高校大學生發布的消息,“求代跑若干名,200元一次”,“哪位兄弟下周為小弟跑個1000米,大餐一頓”……體能測試作弊已成了校園裡公開的秘密,在廣州不少高校的百度吧裡,花錢求代跑的從100元/次至500元/次不等。
此外,很多大學生缺乏健身的科學知識,因此造成不必要的運動損傷。廣州體育學院李良鳴博士指出,“頻頻發生大學生運動猝死現象,說明很多大學生不懂得如何在運動中自我保護。其實在長跑發生猝死前,正常情況選手應該會出現心慌、胸悶等不舒服的現象,如果這時放慢腳步、調整節奏,而不是盲目向前沖,完全可以大大減少猝死發生的悲劇。”因此李良鳴指出,應該從小學開始在體育課上增加科學健身的知識,例如運動后如何補水、補能量,如何保持頻率維持運動效果等,讓學生從小形成科學的健身知識,這樣可以讓他們受用終身。
中國學生身體素質持續下降
缺乏運動的孩子失去的不僅只是對體育的興趣,更是他們的身體素質。自2007年開始,教育部開始在部分省市試點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要求各所學校每年至少對全體學生做一次測試,將結果上報給教育部。但是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2011年9月頒布的2010國民體質監測結果表明,中國大學生身體素質25年來一直在下降,與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學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績分別下降了10.3%和10.9%。
《2010年廣州市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調研結果報告》的結果也顯示,近年來廣州的孩子長高了長胖了,看似身體是變好了,但其實他們的身體素質卻越來越差。這次調研是2010年底廣州市教育局聯合市體育局、市衛生局等部門對廣州城鄉12所中小學5141名學生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進行的,結果顯示與2005年相比,廣州鄉村學生的“長高”速度明顯比城市學生快﹔學生營養不良的少了,但營養過剩的也多了,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大幅增加:城市學生的超重檢出率從9.5%增至10.7%,肥胖檢出率從3.6%增至6.8%,城市男生的肥胖檢出率高達9.7%。也就是說,每10個男孩子裡就有1個小胖墩。在運動項目中,耐力跑情況也很不樂觀,13至18歲組別裡,城鄉男生的1000米跑分別下降13秒和3.1秒,城市女生800米跑更是平均慢了13.6秒。調查數據顯示,運動能力下降,主要是沒有積極鍛煉。廣州有27.7%的學生每天用於體育鍛煉的時間不足半小時。
從力量、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角度來說,耐力是基本素質﹔從健康方面來說,心肺機能的重要性毋庸多言,這些正是可以通過長跑鍛煉來提高的。因為在長跑過程中,快節奏的深呼吸可以讓身體吸入更多的氧氣,這對肺部功能的增強非常有利。如今頻頻出現的大學生長跑猝死的事件,正說明不少大學生的耐力水平在下降。
有專家指出,中國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問題並非是在大學產生的,中國學生在中小學時期缺乏身體素質的鍛煉,早已為將來的健康埋下了隱患,到大學之后隻不過這些問題都暴露了出來而已。“大學生體質下降是積累形成的,”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表示:“比如說,達標規定要跑1500米,體育教學從小學就會開始讓學生跑,一直跑到大學,出現事故的可能性會大大減少。相反,從小缺乏相應鍛煉,想在大學裡迅速提高心肺功能,是幾乎不可能的,讓這樣的學生去3000米長跑,去參與激烈的體育運動,難保不出事。”
輸在起跑線上的體質
從國外的情況看,大多數國家十分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長跑更是美國學校體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曾赴美做交換生的廣外學生彭如雪就介紹,高二那年她到美國一年,當時就發現美國學生的長跑能力比她強太多了,“我記得最深刻的是,冬天的時候還要長跑,而且我的美國同學都是穿著短袖短褲跑。他們都跑得很輕鬆,明顯是訓練有素,我可能是班裡最不能跑的了,不過當時我也堅持和他們一起在冬天穿短褲跑步。”彭如雪比較了她感受到的中美兩國在高中體育教育階段的差異,認為除了健身器械上美國高中更完備外,美國學生的體育課還要學習如何科學健身。相反國內的高中很多時候體育課就是走走過場,“我們高三時面臨高考,體育課雖然照常有,但是長跑這些項目就不會進行了。”
在美國很多人普遍認為,參加長跑等體育活動,收獲的不僅僅是體育上的,其中的歷練和性格上的成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都是用得著的。因此不少美國人終身都會定期長跑健身,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就是從中學時代開始迷戀上跑步的。小布什曾透露,他在白宮的8年裡,每周都要堅持跑至少5次,有時6次。即使在外出訪問的時候,小布什的房間裡也總要安放一台跑步機。“空軍一號”上更是要安有一台跑步機。
但是放眼中國的體育教育,如今正走到了“學生怕、家長怕、學校怕”尷尬節骨眼上,面臨的問題似乎是一連串的,長跑更成了不少人談之色變的話題。
其實回溯馬拉鬆誕生的歷史,我們也知道,第一個跑馬拉鬆的希臘戰士裴裡庇第斯最終也是力竭而亡,但是人們卻並沒有因此恐懼長跑,甚至為了紀念他將馬拉鬆運動延續了下來。如今雖然有學生長跑猝死的案例發生,但並不能因此因噎廢食,甚至更應從這慘痛的案例中看到學生體育教育存在的缺失,更加重視長跑等耐力訓練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行政干預乃解決問題之道?
對中國學生如今令人擔憂的身體素質,不少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但是對於解決之道,卻還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在這一點上,清華大學百年來在體育教育上的堅持值得國人反思與學習。
清華向來有重視體育教育的傳統,這與上世紀初一代體育宗師馬約翰長期堅持“健身與勵志相結合”的育人理念分不開。清華自開辦起大多數學生不僅沒有進行體育活動的良好習慣,就是正式的體育課也不大願意參加。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早在上世紀20年代,清華曾採取某些強制鍛煉措施,例如規定每天下午4點到5點,所有學生都必須到室外進行體育活動,並且將圖書館、教室、宿舍統統鎖上,不准學生在此期間讀書。
這種嚴苛的體育教育傳統如今在清華仍在延續,清華規定每學期男生要考3000米,女生1500米。如果身體實在不好的話,有一門“體療”課可以供你選擇,用來代替正常的體育課,平時就是打打太極什麼的。但是“體療”課的缺點就是,所得的分數會非常低,在60分左右。而且,這個60分還要乘以90%來算入學習成績,也就是說,如果你選了“體療”,你計入總成績的分數是45分,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你的學科總成績,拿獎學金幾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如今在清華,馬約翰指定的“鐵”的規定——體育課不及格不能畢業的制度仍被嚴格執行。
此外,清華還重視培養學生多樣的體育愛好,並讓學生自覺地融入到體育運動中。曾帶出過跳水名將伏明霞、郭晶晶的教練於芬目前是清華大學體育部教授,在清華執教期間,她把跳水這項在外界看來似乎有些危險的專業運動帶到了該校非體育專業學生中,10年來已經有幾千名非體育專業的學生選修過跳水課,其間沒有出過危險事故,學生們還在這門體育選修課中學到了吃苦耐勞、戰勝自我的體育精神,身心受益匪淺。
昨天,有媒體披露,面向社會公示征求意見的《廣州中考體育考試方案》基本已獲通過,必考項目由原來的短跑200米變成800米(女)、1000米(男)的長跑是鐵定的了。對此不少家長表示反對,但作為體育老師的陳老師則認為新的考試方案改得好,“教育主管部門從行政層面重視體育教育,從手段上完善體育考核機制,才是解決中國學生體質的解決之道。雖然現在來看,好像是有些強迫性的。但是今后這些孩子就會知道,長跑對他們的好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