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異地高考,慢不得也急不得--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時評:異地高考,慢不得也急不得

袁新文

教育改革必須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既要考慮改革的力度,又要考慮群眾的可接受度  作為高考改革的一塊硬骨頭,異地高考正逐步揭開謎底。隻有這樣,才能讓異地高考改革不走樣變味、盡可能減少改革成本,也才可能成為一個有力的杠杆,撬動教育公平。
2012年11月27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教育改革必須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既要考慮改革的力度,又要考慮群眾的可接受度

  作為高考改革的一塊硬骨頭,異地高考正逐步揭開謎底。先是國務院政策出台,隨后十幾個省份明確表態具體方案將在2012年年底前公布。然而,人們最期待的京滬粵等省市還動靜不大。為此,教育部日前表示,將會同發改委、公安部、人社部等開展專項督查,並分赴這些“熱點地區”督促指導落實方案。

  異地高考改革勢在必行,但審慎對待也在情理之中。這項招生考試改革,影響范圍之大、涉及問題之廣、爭議之激烈、情況之復雜,遠遠超出教育領域。異地高考的門檻究竟有多高?口子開多大?條件會多嚴……這些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政策設計的難點。條件太嚴、門檻太高、數量太少,到頭來只是少數人的“游戲”﹔條件太寬、門檻太低、數量太大,流入地的教育資源又會被稀釋,流入地學生的利益可能受損。

  這樣的“兩難”困境,在北京、上海、廣東這些人口輸入量大的省市尤為明顯。因此,這些地方實行異地高考的難度更大、敏感度更高,其政策還具有導向和示范效應。最新統計顯示,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約有50萬人,創歷史新高﹔廣東省有339萬外來工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讀書,近5年平均每年都以25萬人左右的速度遞增。對於這些復雜的生源“變量”,政策如何科學應對?能否實現多方共贏?在制定異地高考政策過程中,這些都是繞不開的難題,不能不慎之又慎。

  並非沒有前車之鑒。前些年部分省市實行春季高考改革,將高考由一年一次變成一年兩次,旨在改變一考定終身問題,也為夏季高考減輕負擔。雖然制度設計經過了反復論証,可是由於相關制度不配套,政策供給不給力,資源配置不合理,致使春季高考改革“先天不足,后天缺氧”,沒幾年就幾乎偃旗息鼓。剛剛被叫停的農村學校撤點並校,由於當初隻看眼前、不思長遠,認為把農村孩子集中到城鎮讀書可以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實際上卻加重了政府和家庭的教育成本,忽視了年幼孩子的親情依戀,還埋下了學生上下學和校園安全的隱患。

  這些措施的得失成敗警示我們,教育改革必須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有相應的配套措施,既要考慮改革的力度,又要考慮群眾的可接受度。在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的今天,異地高考已不是簡單地做“加法”,而是一種深刻的利益調整。在多元利益格局中,不同社會群體之間、本地人與外地人之間的利益如何協調,不同的利益訴求如何兼顧,難以避免的利益沖突如何平衡,還需要從政府部門到學生家長等相關各方一起來求共識、想辦法、找出路。

  隻有這樣,才能讓異地高考改革不走樣變味、盡可能減少改革成本,也才可能成為一個有力的杠杆,撬動教育公平。

(責任編輯:林露、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