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8日电 首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12月4日至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汇聚了361项中外教育创新成果,布置了16个主题展区,举办4场孵化论坛(路演)、18个论坛和33场沙龙 。与以往的教育博览会不同,本次教博会注重践行公益理念,通过发现、培育、遴选、应用、推广、分享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力促中国教育实践的系统创新与转型升级。
一次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
教博会采用嘉年华的形式,将教育界、企业界、公益界深度融合,为助推教育进步搭建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组织策划的“首届青少年‘综合科技学习’论坛暨现场展示交流活动”、“第二届全国数 据驱动教学改进专题研讨会”、“数学素养及其评价—PISA 研究的经验与启示研讨会”等18个论坛供教育界名家名师、参展单位和观展嘉宾进行交流。围绕“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评价”、“面向未来 的传统教育和亲子教育”、“思维培养从这里起步”、“区域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创新+创客——时代的呼唤”、“课程的创新实施”、“玩科学学科学”及“教师 成长的案例与思考”等9大主题举办的33场沙龙供教育界、企业界和公益界相互了解和探讨。
一次前所未有的行业引领
参会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教博会是一次教育寻宝之旅,将一颗颗散落在民间的教育“珍珠”汇聚,共享共建教育创新成果,惠及学生。在16个主题展区中,“评价馆-数据驱动教育改革”受到 了来自教育局领导、教研员,各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热切关注。
盈德教育测评的“国际健康与幸福测评体系创新成果”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该测评体系是对国内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和情绪健康、社交健康进行综合评价的一次有益尝试。目的是为了帮助教育管 理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引导一线教师关注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教学相长,借助科学评价达到兼顾学业质量和素质教育到目的。有关人员表示,针对 现阶段国内中小学综合素养的评价是现阶段国内核心素养的要求,国际健康与幸福测评体系是一套非常先进、科学、有理论数据支撑的评价体系,也是未来素质教育评价发展的方向。
“微课程”与“未来教育”展区凭借其创新的思维模式,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在众多展方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的年轻教师、钟情于教育改革的教育工作者前来咨询探讨。根据他们的理念,未来 学校行动研究分为六个方向,各个方向的深化是通过“微课程”的形式来进行的,其中包括码书、体验室、蝴蝶计划等内容。展方制作了教育成果宣传的手册,成果体验二维码供参展者试用,让参会 者切身感受这一创新的教育方式给教学带来的巨大变革,享受科技带来的教育便利。
一个宽广的公益平台
遴选并促进教育创新成果的应用,是实现共享、促进公平的关键环节,是为社会公益资金进入教育领域而搭建的沟通平台。广泛交流和展示从教师、校长、教研人员到教育研究者等不同主体的教育创 新成果,尊重并保护个体的首创精神,激发全社会教育创新活力。通过组织举办推动教育创新成果的孵化和广泛应用等系列论坛和主题活动,着力挖掘与培育出适合公益捐赠的教育创新项目,实现公 益资金对接教育创新领域,促成较大规模教育捐赠,逐步建立广泛吸收公益资金参与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发展的新机制,形成包括企业、基金会、学校、政府、教育 NGO 组织在内的跨界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