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河源市,为期两天的全国小学语文(语文版)教学研讨会上,许多语文老师像个学生一样,将贾老师的每字每句记下来。
贾志敏,这名77岁高龄的老教师,在舞台上讲了一堂题为《我的发现》的公开课,分享了他人生的一个小故事。从一个邋遢不爱学习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贾志敏说,“65年前一位年轻的老师鼓励了我”。
“教育是一种等待、一种影响、一种引导”——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这也被贾志敏奉为教学圭臬。
“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好课?”贾志敏再三提到:“把学生培养好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好的教师就是教到学生张口能说,提笔能写,并且喜欢语文。”同时,贾老师也给好课定下来一条原则“三看三不看”——看学生不看教师、看教学不看表演、看门道不看热闹,“一门好课,不是说老师教过了就算,而是要把学生教会了才算合格。”
贾志敏表示,当前的语文课总是被赋予过多的含义,“语文课只需要做好几件事情: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贾志敏说,教师是一项事业,不仅仅只是一个职业。他还给现场的老师们提出了“眼光要准、眼睛要毒、心底要善、嘴巴要甜”的要求,要能明辨文章的好坏,拥有与众不同的眼光,善于发现教学中的亮点,秉承着一颗教书育人的心带出一个个的好学生。
“我不是什么专家、不是什么教授、不是什么大师,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讲座结束的时候,贾老师不愿意工作人员帮忙,自己默默地擦干净台上的黑板板书,对着台下起身站立鼓掌的观众写了“谢谢”两个大字。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力推广简化汉字,几乎扫除了99%的文盲,语文教育的成果显而易见,但当前语文教学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何提高国民语文素养,提高语言文字使用的能力是最重要的问题。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本源,每个民族都应该学好自己的母语,学好语文是中国人必须要做到的。”王旭明提到,未来语文教学的根本走向,应该是从量的重视走向质的重视,从对规模的重视走向对内涵的重视,这期间,教材、教学、教师以及教学评价的提高是改革成功最重要的手段。
“我们说‘文以载道’,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如何载道的学习来体会文章背后的‘道’,但是现在提到的诗意语文、逻辑语文、情境语文等,把语文背后的‘道’提到台面上来,语文反倒变成了附属品,这是不对的。”王旭明一直强调,要让语文回归语文,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
针对近年的国学热,王旭明表示,他赞成对国学的重视,并提倡把国学融合进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增加教材中的古代诗文篇幅,但是对于一些高校开设国学专业,培养国学教师的做法,他表示反对。
“我们的教育是要走一条融合的道路,而不是现在重视什么,就要去重新设立一个机构、成立一个学科、培养一批专门的人才,这样是行不通的。”王旭明说。
早在2012年,语言文字报刊社在福建泉州聚龙小镇,联合全国32所学校发布了《真语文宣言》。从此,真语文活动开始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3年来,已开展真语文活动将近40场,影响遍及全国各地。
《真语文宣言》提倡“语文教学不装、不演、不做作,慎用PPT,慎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使语文回归本真状态”。
推行真语文活动3年来,王旭明说不知道自己能做成什么,或是否能扭转现在语文教育的局面,但是他很有信心:“学好母语是每个民族的追求,俄罗斯人就应该学好俄语,中国人就该学好语文。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
“当‘语文’回归‘语文’本身,当真语文诞生的时候,也就是‘真语文’消亡的时候。”王旭明表示自己提倡的“真语文”思想,说到底就是“语文”。(记者 林洁 通讯员 郑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