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人民网>>教育>>正文

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为科学家定制“特区式”政策

2015年10月23日18:33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贺迎春)今日上午,北京市教委启动“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清华大学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等1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获得首批认定。北京市财政将每年给予每个中心5000万至1亿元的经费投入,其中不低于50%的人员聘任费要用于国际人才的聘用,不低于20%的人员聘任费要用于京外人才的聘用,尤其是津冀和西部偏远地区人才的聘用。

北京市教工委书记苟仲文在启动仪式上指出,北京高校科技智力资源优势突出,需要的是进一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搭建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平台,争做科技创新排头兵。

此次高精尖计划是将中央在京高校、市属高校和国际创新资源等多方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国内与国外创新资源深度融合、科研与应用相互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央属院校与市属院校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该计划目标建设20个左右的高精尖中心,实施50个左右的高精尖项目,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切实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产业发展问题等。高精尖中心是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将集中优势力量,突破一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方向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同时,高精尖中心也将聚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国家和北京市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据介绍,市财政对高精尖中心按照项目建设周期给予支持,五年为一周期,每年每个中心给予5000万至1亿元的经费投入。除了一般的专项经费支出范围外,增加了列支人员聘任费和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费。经费额度原则上不低于70%要用于国际创新人才的聘用、国内创新人才资源的整合,其中不低于50%的人员聘任费要用于国际人才的聘用,不低于20%的人员聘任费要用于京外人才的聘用,引进的国内外高端人才中4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多年来,科研投入和资源配置“碎片化”现象突出,资源分散、重复研究,不能有效聚焦社会发展需求。据介绍,此次成立的高精尖中心旨在整合资源,鼓励高校创新科研机制,为科学家定制“特区式”配套政策。

这13家高精尖创新中心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研究范围涵盖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未来芯片技术、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智能机器人与系统、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等领域。

(责编:贺迎春、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