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17岁摇滚女孩做创意APP

李坤伦 邢婷

2015年10月13日08: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17岁摇滚女孩做创意APP

  当同龄人正忙于紧张的高考复习时,来自青岛墨尔文中学的17岁女孩王湛却正和她的创业团队怀揣200多万元投资,忙于一款音乐APP产品的完善。

  这款名为“我声”的音乐APP,集智能编曲、美声、音乐社区等功能于一身,其中通过输入人声哼唱,移动终端自行智能编曲的功能更是国内首创。

  凭借这款独特的创意产品,不久前,王湛和她的团队从3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上海创业黑马大赛文创组前三名,拿到了进入牛投众筹的资格。

  短短几个月,这个平均年龄28岁的创业团队成长之迅速令人咋舌,热爱摇滚的王湛更是鲜明亮出自己的创业初衷:“就算你不识谱、不懂乐理知识,通过这个APP,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音乐。”

  创意“脑洞”聚合年轻团队

  事先没有周密的创业计划,更没有远景目标,对王湛而言,走上创业之路源于一次偶然。

  2015年4月,创业周末活动在青岛举办,原本只是“陪朋友参加”的王湛,却在这次活动中收获了一个不一样的开始。

  活动期间的“创意沙龙”环节,每个人都有90秒上台展示创意,从而找到志趣相投的创业伙伴甚至是投资人。只是来“凑热闹”的王湛并没有提前准备,眼看身边一个个参与者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马上就要轮到自己了,王湛只好硬着头皮,“头脑风暴”不停闪回。

  突然,她想起了不久前突发奇想的一个点子:怎么将平时的哼唱快速准确地记录成谱,让不识谱的人也可以编曲。于是,她带着她“奇怪”的点子走上演讲台。讲台下一片混乱,她试着讲了两句,很快发现并没有几个人真正在听她讲话,“整个会场像极了一个嘈杂的菜市场”,王湛回忆道,90秒转瞬即逝,走下台的王湛大脑一片空白。

  这时,有人从背后拍了拍她的肩膀,她扭头看到身后站着几个人,他们表示对王湛的创意很感兴趣。后来,他们便成了王湛团队一起奋战的伙伴。

  团队现任CEO计晓斐便是创意周末上被王湛的“脑洞”深深吸引的人。他的身份是青岛蓝云公司总经理、青岛大学研究大数据分析的老师,虽然自己的团队在做大数据和运营上没有什么问题,但苦于找不到吸引人的创意,王湛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

  如今,随着产品的定型,该团队已扩充至11人,他们中有大学生,有IT人才,甚至吸引了曾获青岛人才特区奖的工业设计博士加盟。“我觉得遇到他们是我最幸运的事。”王湛笑着说。

  创业周末结束后,王湛和她的团队马不停蹄地对之前的创意进行实践开发,不停地参加各种咖啡路演、活动、比赛,与投资人商谈合作。“脑袋关上,下巴颏往下脱一脱,就开始不停地介绍讨论我们的APP,一口气讲到脑袋缺氧。”王湛这样描述自己那时的状态。

  “我声”的版本迅速地从1.0升级到了2.0,王湛戏称它作“咖啡中泡出的2.0”。

  用年轻化视角黏住用户

  随着“我声”的知名度逐渐打开,人们纷纷将惊讶的目光投向创业团队的核心人物王湛。王湛出生于美国,从小接受西方教育,个性十足,喜欢读书和思考,推崇巴尔扎克的时间表,睡不着时会在凌晨两点起床读书、思考和写作。她有一个本子,专门用作记录自己不时的灵感。“我声”的灵感便源自2015年2月的某个凌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带,最初人们用它尖叫,后来有了语言,它开始被用作交流,再后来,人们用它唱歌吟诗,而这个APP就是给人们的一条新声带。”王湛这样介绍她最初对“我声”的理解。

  诸如“我声”这类创意王湛还有很多,她的创意点大多从感官入手,比如用记忆来识别和储藏气味,如何控制梦境等。“总有一天,人类将不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实体问题上,而是去追求美、历史、哲学等。”对此,王湛深信不疑。

  在创作方面,王湛感性十足,有时候在和团队讨论创意时,会不自觉地变得过于理想化,好在团队会及时将她拉回现实。

  她否认自己是一个完全感性化的人,当真正面对一些产品UI(人机交互界面)时她还是会选择理性对待。

  “APP很难黏住人”,王湛手机里从来都留不住APP,只有几个常用的社交软件是固定的,也正因如此,她在“我声”的用户体验上要求才会格外苛刻。她经常站在受众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产品,这也是投资人和她的团队所看重的一点:年轻化的视角。

  “说实话,我无法完全了解那些看着喜羊羊长大的一代,也无法代表所有的年轻受众。”王湛坦言。

  王湛的创业之路离不开父母的支持。王湛一直秉承“新鲜”这一理念,铆足了劲儿往“新”的字眼里钻,在她眼里,父母在生意上都过于保守和老旧。一次,王湛问父亲为何一直保守不肯创新,“爸爸告诉我,因为他从年轻时就喜欢这种风格,他只是一直在坚持”。父母对她的教育一直遵循自由开放的原则,王湛所作的选择父母都试着理解。这次创业,在见过团队中的其他人后,父亲对她说:“放手去做吧,我和妈妈支持你。”

  创业和学业都是为了成长

  谈及团队中的角色,王湛把自己定义为“创意总监”。她经常围绕“我声”与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一旦想到新的点子会马上找到技术团队询问可行性。

  “有时候她在说自己前一秒的想法,可能下一秒新的想法就产生了。”团队负责技术的亓昆坦言,有时候很难跟上她这种跳跃性的思维。

  “我觉得她是典型的美式思维,可以随意发散,不像大多数国内的学生,好的想法都被死板的教育压抑了。”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计晓斐真正了解她的思维对创业有多难得。

  对于创业,王湛本着边玩边学习的态度,在她看来,相比创业本身,更重要的是有一群愿意听她讲创意的“听众”,并能够和他们一道把这些创意付诸实践。

  喜欢音乐的王湛自学音乐10多年,掌握6种不同的乐器,高中曾组建过自己的摇滚乐队。在她看来,这支创业团队和她的乐队很像,每当想一个创意点,就像是之前乐队做一个demo(样本唱片),自然而随性,只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加入自己想要的东西。

  很多人担心学生创业是否会特别吃力,她说这跟她做乐队一样,有时候乐队想加一些音乐元素,比如缺键盘,她就担任键盘,缺贝斯,她就学习贝斯尝试接手,到最后发现,效果不错,一切也没想象的那么困难。

  “觉得难做,不是因为真的难,而是因为你还没开始。”王湛坦言自己挺享受这个过程,“我没什么压力,我不管钱。”她打趣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和投资人的慕名而来让王湛有点应接不暇,但在朋友们眼里,王湛还是那个盛气但不凌人、有个性但合群的摇滚女孩。

  王湛很喜欢这种状态,她觉得创业前后对她的改变并不大,现在的她还是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起身书写她的小创意。

  “在我眼里,创业和学业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成长,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王湛说。如今,王湛正在北京一所教育培训机构学习一些美国常青藤大学开设的课程内容,为明年出国做准备,“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我也知道我会到哪里去”。

(责编:赵英梓、林露)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