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10月2日电(张建新、宋雪峰)肇基学府三世纪,兴学强国百廿年。2日,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迎来了建校120周年华诞。120年,天大为祖国培养了25万余名高层次人才。
120年前,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在国家和民族最危亡时刻,天津大学的先人提出:“伏查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1895年10月2日,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在天津诞生,开启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波澜壮阔发展的序幕。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就以“兴学强国”为使命,这是中国大学对自己的使命和功能的认识,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是中国大学精神的元始。
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北洋大学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按照“形上形下、达材成德”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据介绍,120年来,该校培养了25万余名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35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多人。
学校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成果,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成果重点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文物重点科研基地,7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重大专项分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基地。在国内高校率先成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了以滨海工业研究院、青岛海洋工程研究等一批异地研究院,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