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人民网>>教育>>正文

寻访联大遗迹,感受当年气度

2015年08月28日08:45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8月23日,首都大学生采访团来到了重走西南联大之路的第二站昆明,同学们相继在云南师范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和云南大学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徒步远行8公里寻访联大教授昔日故居。此前,同学们已经在长沙展开了为期两天的活动,参观了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橘子洲头等在抗战期间和中国近代史上极具意义的地点。

缅怀烈士,砥砺前行

在昆明的这两天,同学们围绕着西南联大旧址举办了各式的活动,其中23日最重要的是在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前举行献花仪式。

一大早,同学们就来到了云南师范大学,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上,举行了默哀仪式,身穿天蓝色上衣和黑色长裙,一身民国时期女学生装的讲解员,瞬间将人拉回到那个时代。仪式现场庄严而肃穆,同学们列队整齐地站在四烈士墓前,心中敬意油然而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向四烈士墓敬献花篮,默哀并三鞠躬,随后绕墓一周瞻仰。

作为中国近代较大规模的三次学生运动之一,在昆明发起的一二?一运动远没有发起于北京的五四运动和一二?九学生运动为广大青年学生所熟知。此次献花仪式使首都大学生采访团的同学们了解到抗战时期学生民主运动在西南地区、在昆明、在西南联大的情况,在缅怀烈士的同时,接受爱国民主的思想教育,并以此为激励,在当下砥砺前行。

重温历史,感受情怀

在参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的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到位于西南联大纪念馆对面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

这是目前保留下来的唯一一间原教室,土基墙、泥巴底、铁皮顶,无处不显露着当年艰苦的物质条件。教室内仍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一排排“火腿椅”码放得十分整齐,教室前面还是挂着黑板、立着讲台,后墙的正中还是一枚放大的联大校徽高悬,一切都是如此安然无声地诉说着沉甸甸的历史。

教室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整齐的火腿椅了。“火腿椅”这个形象的称呼是由于椅子的右侧扶手连着一个小桌子,前宽后窄,形似火腿,因而得名。火腿椅桌椅一体的形式很容易让人以为这就是西南联大当年办学条件简陋的表现,但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近代史专家吴宝璋并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火腿椅的使用是由于其轻巧、方便的特点,尤其是在选修课上,便于听课人数过多座位不够时及时添加桌椅。然而这种轻巧、方便的火腿椅并非西南联大师生的发明,它最先是被用于美国的课堂。由于当时西南联大教授多有留美经历,火腿椅便由美国传入当时的国立清华大学,进而来到西南联大。

同学们一个个感受着坐在火腿椅中的滋味,又起立齐唱原西南联大的校歌。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同学们无法不穿越历史,把自己也想象成西南联大当年的学生,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在呼吸着当年空气。

在活动中,同学们收到了云南师范大学赠予的小礼物,除了两本关于西南联大的书外,还有一个仿制的校徽,同学们纷纷迫不及待地将它佩戴在胸前。虽然每一枚当年真正的西南联大校徽背面都刻着一个学生编号,彰显着它独一无二的意义,但这一枚仿制的校徽仍然让同学们兴奋不已。

十里徒步,参观故居

在昆明两天的行程中,令同学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徒步远行、寻访昔日联大教授的故居了。

24日早上8点,同学们从云南师范大学出发,开始了8公里的徒步远行。

当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组建西南联大时,分成了陆路、水路和徒步三路,其中最艰苦的一路便是徒步的湘黔滇旅行团,后来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小长征。而首都大学生记者团的同学也要徒步远行,去西南联大迁徙的艰辛。

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铁发宪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沿着一二?一大街、滇缅公路、普吉路等行走,沿途经过了很多与西南联大有关的有纪念意义的地点。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门,铁发宪介绍说,公司大门内正中的一栋瓦顶楼,曾经就是西南联大理学院的所在地。由于瓦顶楼在公司内,同学们不能近距离参观,但远远地依稀可以看见当年的瓦顶犹存。路过一个十字路口时,铁主任指着马路对面一栋黄色的大楼告诉同学们,在1993年一些专家和老校友寻找与西南联大有关的遗迹时,这里被认为是当年华罗庚在日军轰炸时受伤的黄土坡防空洞,这让同学们不由得,想起了头一天下午吴宝璋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有关华罗庚教授专心致学不慎受伤的故事。

经过两个小时的徒步远行,上午10点,同学们终于到达了位于陈家营村的闻一多华罗庚故居。吴宝璋教授已经早早地等在了那里为同学们讲解。此后,同学们依次参观了潘光旦故居、李家大院、惠家大院和周培源故居。它们都位于昆明西郊,基本都是清华大学教授的故居。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位于大河埂村的潘光旦故居。绕过密布的楼房,走过曲曲弯弯的小路,同学们终于来到了潘光旦故居。故居与周围的建筑宛然不同,土坯为墙瓦为顶,房梁已经倾斜了很多,房檐下蜘蛛网密布……当同学们还在认为这样的故居比被修缮地失去了当年风韵的闻一多华罗庚故居更为接近故居原貌时,吴宝璋教授告诉同学们其实这种状态下对故居的破坏是很严重的。潘光旦故居至今还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只是规定不能拆除,并没有规定应该怎样使用,至今还有当地人在居住。吴宝璋教授说到这点,声音也没有原来那样洪亮自信了,虽然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笑容,但眉头微皱透着一丝心痛和惋惜。

滇云八年,辉煌犹存

当天下午,采访团来到云南大学参观座谈。在云南大学校史馆欧阳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云南大学第一栋建筑会泽院、云大校长熊庆来李广田故居,以及闻一多怀念李公朴先生最后一次演讲的所在地至公堂等处。校内绿荫掩映,当年的建筑完整地留存了下来,历经七十多年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随后,同学们来到科学馆聆听了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昌山教授的讲座。张教授条分缕析地介绍了云南大学的历史,时至下午,尽管同学们之前徒步行进了8公里,疲惫还挂在脸上,但同学们依然认真地记笔记,踊跃地提问,气氛十分热烈。

在张教授口中,云南大学最辉煌的时候就是抗战时期。与其他高校不同,由于处在西南边疆,云南大学除一般意义上的抗战以外还有文化抗战、教育抗战、学术抗战等,为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尽管今日云南大学早已失去了当年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但当张教授提起曾经云南大学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以抗战时期中国最杰出的十五所高校的第十五名出现时,仍旧眼中放光,不由地提高了声调,胸中的自信自豪溢于言表。

在昆明的两天,同学们重走当年教授、学生上课曾走过的道路,重温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在西南地区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历史,感受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依然笔耕不辍、读书不绝的情怀和抗战必胜的信心,充分领略了西南联大昔日的风采和今日犹存的巨大影响。

离开了昆明,重走西南联大之路告一段落,但同学们的旅程并没有结束。现在,同学们正在前往延安的火车上,即将开始一段抗大寻根之旅。(北京师范大学 王玉乔)

(责编:赵英梓、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