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人民网>>教育>>正文

大学生采访团昆明全记录:我们需要西南联大精神

赵英梓

2015年08月25日11:2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昆明8月25日电 凌晨五点,我们终于到达昆明。

昆明的早晨微凉,大多数记者和我一样,火车上赶稿子,才匆匆睡了两个小时,就已到站。睡眼朦胧地下了火车,才被小风一吹又精神抖擞了。

新的一天开始,加油!

稍作休整后,我们上午参观国立西南联大旧址及博物馆,下午聆听吴宝璋教授和龙美光先生的讲座,行程满满,心也满满的。

题写者在写“国”字的时候故意少去一点,写“南”字的时候故意少去一横,就是为了想说明西南联合大学是在国家破碎时建立的。

国立西南联大实乃中国高等教育顶峰,云南师大领导说清华30年时已追上世界一流大学1000年的发展。

你们知道吗?研发两弹一星、火箭、青霉素人才都是从这毛坯房走来的。

有一种大学叫别人的大学,有历史,有遗址,有美景,有内涵。

在西南联大所在处,烈士之前,感触颇深,心灵深处某种情怀逐渐深化。今天带着相机记录这一切。

第一次听到一二一运动四烈士的故事,借一句悼词:“我们在这里,你们不要悲哀;我们在这里,你们抬起头来。”

我们一行人还瞻仰了“一二一”事件的四烈士墓,并敬献了花篮。

走累了,在联大教室里坐坐,合唱一曲校歌。“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

转眼到了吃饭的时间,午餐就地在联大食堂解决,没有预料的米线,但炒饭还是棒棒哒。

下午听了吴宝璋教授和龙美光老师的讲座,让我们穿过历史的场合,第一次触摸到了西南联大的血肉,感受到了西南联大的风骨。

吴宝璋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会长,长期以来,致力于云南近代史的研究。今年已经将近68岁高龄的他,却依旧精神抖擞。谈及西南联大的形成与迁移,他沉郁顿挫;诉说西南联大办学之艰苦,他声音悲怆;讲述西南联大之精神,他慷慨激昂。联大的这段历史,在他的言语中,栩栩如生。

坐在西南联大的校舍里,抚摸着老桌椅;戴着联大的校徽唱着校歌;聆听这里多年前的故事,想象着曾有那么多大师在这讲桌前诵文授课、学生们就在这里忍着饥寒一笔一划做学问的样子…我知道自己几次鼻子酸楚、泪盈眼眶,不仅仅是因为感动而已…或许战火硝烟中的北平容不下他们的书声,但总有一个地方放得下他们的书桌、他们的信仰!每想到此,内心都充满了光明勇敢的力量。

忙碌一天,傍晚感觉有点高原反应。(昆明海拔1908m)今天拿着机器跑了几步就有点气喘,爬楼梯也是,特别费力头有点小疼。抓紧休整,明天还有期待的徒步。

24日一大早,害怕又期待的徒步开始。我们按照“一二·一”运动游行路线出发啦。

一路上队伍浩浩荡荡,大家都没有掉队。

步行2小时至西南联大闻一多,华罗庚,潘光旦先生故居。历史的院落已被现实的高楼大厦包围,需要有心人才能发现,但永远不会抹去。

周培源老先生的故居,背靠西山,面朝滇池。一想到老先生每天骑着矮种马去昆明城里去上课,出发时是满足的,归来时也是幸福的。灵山秀水,人杰地灵。

从窗角望去,风景很美。 

(责编:张亚菲(实习生)、林露)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