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人民网>>教育>>正文

采访手记:行走在西南联大的路上

2015年08月25日10:16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昆明8月25日电 8月23日凌晨,我们抵达本次采访活动的第二站:昆明。原是睡眼惺忪的我,却也在出站的时,忍不住多呼吸几口新鲜空气。湿润的空气夹杂着一股青草的香味,让我瞬间爱上了这座城市。

联大学子,刚毅坚卓

青松翠柏间,在铁刺与红领巾的守护下,安睡着为革命运动壮烈牺牲的前辈,献花、默哀,我们心怀敬佩,一脸肃穆。当讲解员告诉我们,最小的烈士只有16岁时,我很是震撼。回想起16岁的我,家校两点一线的生活,简单至极,不禁汗颜。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坐在联大曾经的教室,唱着西南联大校歌,我也小小的幻想,今天自己也是西南联大的学子。

在这所绝对一流的大学中,虽已没有了当年的战火纷飞,虽不用再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但也终是感受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该加倍努力,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

细雨微风,携手同行

“大家累不累?”“不累!”异口同声的回答惹得路人频频回头。

这是在昆明的第二天,我们从西南联大旧址、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出发,沿着当年一二一运动的路线,徒步前往几位联大教授的故居,希望借这短短的一程去感受这场中国教育史上的长征。本是微凉的清晨,却因我们坚定的决心与热情而变得温暖。

昆明的天气是多变的,八公里的路途中,时而阴天小雨,时而艳阳高照,我们只是走了一上午就已经觉得辛苦,可以想见,当年的前辈负重徒步迁徙,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又遭受了多少苦难?

徒步的终点是华罗庚故居,现已成为国家保护单位,相比之下,让我感触更深的还是潘光旦故居。初入眼帘,土坯房、砖瓦顶、杂草丛生,都保留着当年的原型,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在向我们诉说那段历史,讲述潘光旦前辈浪漫、真诚却又坎坷的一生。同行的吴宝璋教授,一直都在为保护西南联大相关遗址而努力着,他动情地说:“现在潘光旦故居是待定文物,还没有得到国家的保护,希望大家能跟我们一起发出倡议,让这里也早日成为国家保护单位!”这些先辈故居经过了时间的沉淀,而富有底蕴。历史不容我们忘记,保护这些见证历史的东西,我们义不容辞。

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我们在西南联大的迁徙之路上留下了脚印与汗水。我们还在前行,相信感动还在路上,震撼还在路上。(北京建筑大学 徐紫薇)  

(责编:张亚菲(实习生)、林露)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