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人民网>>教育>>正文

行至长沙,念及临大

2015年08月24日09:41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昆明8月24日电 记者团开拔的第三天,别离长沙。然而,不同于70多年前那群被日军轰炸机追着逃离的学生,这次他们是主动地离开,只为追寻前人的脚步。

正式的参观采访是在21号,从岳麓书院到长沙临时大学旧址,再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一所同样在那个年代西迁的高校。

幸好有当地学校社团的导游同学,否则岳麓山那么大,这一群将近50个人的团队都将迷路在这青山绿水之中。一所没有围墙的高校,一所随时都能出现在岳麓山中的高校,湖南大学继承了长沙临时大学的精神,百折不挠,越挫越勇。

在中南大学,82岁的姚诤老人详细讲解了清华大学在长沙建立的“和平楼”和“民主楼”的过去与现在,作为中南大学原后勤处的副处长,姚诤老人还给他面前认真听笔记的同学们讲述了他当初关于“和平楼”和“民主楼”保护的设想与未来的蓝图。颤抖的手指会指着面前的草地广场叙述当年的那些故事,一如当年那些逃难中的教授伸出手指,指向天空中那些前来轰炸“中华民族未来复兴火种”的日本敌机。姚诤老人虽然年岁已大,但精神状态还很好,足足给记者团的同学讲了一个小时。在最后离开的时候,姚诤老人伸出双手和那些向他告别的同学们一一握手,而同学们会微躬着身子,祝福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在不舍的氛围中,老人和37位来自首都的学生记者们挥手作别,而此时老人深邃的眼眶中已噙满泪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大学生记者团在橘子洲头与长沙进行了告别。而他们采取的告别形式则是通过宣读入党誓词和背诵《沁园春·长沙》,没有煽情与祈福,只是用这种直接的方式,告诉历史,告诉长沙,告诉岳麓山,这些学生记者们将永不忘记那段发生在战争岁月的救亡图存与忍辱负重。

既然要离开,那就用照片来当做日后怀念的媒介。大学生记者团无疑成为橘子洲头当日下午众人瞩目的一道风景线。一些游客看见落单的学生记者,纷纷邀请他们一起合照。当地人看见记者团们录制视频,都停下来,驻足观望,或许是想看看这些娃娃们是否有湖南人的书生血性,是否有当年那群学生教授的精神面貌。

已经在开往昆明的火车上,回首望一望岳麓山的方向,隔着黔山湘水,却依稀可以听到那时西迁的学生与教授的呐喊。(国际关系学院 张智)

(责编:张亚菲(实习生)、林露)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