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人民网>>教育>>正文

当“中式教育”遭遇英国学生

2015年08月05日18:41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当“中式教育”遭遇英国学生

眼保健操、升旗仪式、广播体操、值日……这些词汇对于每一个中国学生来说,都不陌生。很多人甚至会把这些当成是回到青涩学生时代的“通关密码”。然而你是否想过,这些“中国符号”如果走向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奇遇?

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是否足够坚强?——中国学校》第一集在英国时间8月4日21时(北京时间今晨4时)上线:5个中国教师,50个英国学生,在4周的共同相处里,在文化与教育的碰撞中,上演了一场“欢喜喜剧”。

中国老师

强调集体感锻炼学生领导力

前往英国的五位老师中,唯一的男老师邹海连(音)担任了班主任,他将中国强调的“集体感”带到了英国,并用做操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成立班委会、安排值日生、选班级活动负责人……邹海连觉得,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有责任感,锻炼他们的领导力、交流、合作和组织能力”。不过,英国学生显然对种种“集体感”的养成方式并不买账,广播操里学生们嬉皮笑脸,似乎将中国的广播体操当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方式。

英国学生

爱美食扇子舞 恨填鸭式课堂

在纪录片播放之前,BBC网站刊登了配套采访文章《中国式教育在英国孩子身上是否有效?》。15岁的英国学生罗茜在参与到“中国式教育”之前,以为在这四个星期里无非“作业多点儿,课堂安静点儿”,而当她发现自己热爱的睡觉和自由时间,被长久的课堂时间取代和挤压时,她才发现“像个机器人不停记笔记”才是对中国式教育的正确解读。“我之前习惯了在课堂上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现在我发现自己没有发言权,只有老师说了算……而我唯一学到的东西就是如何快速记笔记,听老师一个人讲课。”

数学老师邹海连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两国学生的差异。在按照传统的“推论、证明、应用”方法教授勾股定理时,很多学生认为没有证明勾股定理的必要,知道如何用就够了。在纪录片播放前的预告片里,英国学生也对中国式教育发出了“抗议声”:“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它,他们应该教我们如何去缴税,怎么能找到工作。”

而最让罗茜难以接受的是,中国老师不断灌输给他们的“你们一定要是最好的”压力。“教室环境很有压迫感。一个班上有50个人,很难不时时感受到竞争的感觉。”

然而,中国的教育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中国风的扇子舞让罗茜大大着迷,中国的烹饪也折服了她的味蕾,对呆板校服的吐槽也应该会拉近她与中国学生的距离。尽管有诸多的不适应,罗茜依然表示:“这个经历将让我终生难忘,也是我人生中最有趣的一段时光。”

讲述

英国课堂上老师是“服务者”

讲述人:朱丽娜

2014年9月16日到2015年6月26日,我在伦敦当地中学Harris Academy South Norwood(HASN)担任了一年的中文助教工作,教授九年级、十年级和十一年级课程(与纪录片中学生年龄相仿)。近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是大部分英国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如果他们认为学习的内容有趣,他就会很认真地学;相反,他就会很排斥。学生在课堂上,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也会很想得到老师的夸赞来表现自我,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会因为别人比自己强就要跟别人学的一样好,或者更好。

另外,在他们的眼中,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跟他们平等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他们的“服务者”。在课堂上,他们只要想到什么问题就会问,丝毫不会顾及这个问题会不会打断老师的教学和同学的学习过程。有时候,学生会因为老师没有点名让他问问题而“大发雷霆”。

大体上来说,我很同意纪录片里谈到的中英两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冲突。但是在英国教育中,其实也有中国教育的影子。比如我在的学校也会在帮助学生准备GCSE考试的时候使用比较应试的教学方法。(注:英国的GCSE有点儿像中国的会考,学生们要拿到一定等级的分数才能成功申请到不错的大学,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GCSE成绩也是十分看重。)(牛伟坤)

(责编:胡雪蓉、杨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