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中等生如何“反转”成为拔尖人才

章正 于思玮

2015年07月27日08: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等生如何“反转”成为拔尖人才

  “晚上睡觉睡到一半的时候会突然醒来,说梦话,出现一些幻觉,把我老婆都吓到了。”管庆泉自己心里最清楚,如今事业红火来之不易,经历的是一路波折。

  1996年夏天,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布录取结果之后,身在湖北黄冈的管庆泉有些失落,他并没有等来自己心仪已久的专业。由于分数原因,热爱电器和控制专业的管庆泉被调剂到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在那个信息产业兴起的年代,船舶业被认为属于夕阳产业,因此同班同学中大部分人都是被调剂过来的。

  虽然如此,但管庆泉也并没有在大学里混日子。每到周末和晚上,他都会上自习。4年之中,他一直非常努力,但成绩一直都不是最拔尖的,只能算是中上水平。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智商并不高,无论在学习上如何努力,成绩总是无法超过前面的同学”。

  “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对于当时年轻人很有诱惑力,所以选择了来上海工作。”毕业之后,管庆泉怀揣着梦想来到了上海某船舶设计院。

  平台大了,反而激发起管庆泉对于这个行业的兴趣。两年之后,他本能地感觉到海洋工程师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可是,当时国内并没有海洋工程。内心爱折腾的他,正好看见新加坡相关企业在大规模招聘,他抱着学习的心态,选择了出国工作。

  几年之后,国内的造船企业也开始关注海洋工程项目。彼时,管庆泉觉得时机成熟了,立即作出决定——回国!

  船舶业已经成为热门产业,而管庆泉此前所有默默的努力也终于让他有机会大展身手。

  公司接到了挪威的一个海洋工程项目“希望一号”,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管庆泉被任命为该项目的技术副经理。项目资金高达6亿元,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加之对国内船厂情况不甚了解,刚刚30岁的管庆泉感到“压力山大”。

  当时,对于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团队来说,海上人员的来往、停机坪的安全要求等这些国际上最简单的规范都是一片空白,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去搜集英文资料。那些日子里,管庆泉满脑子里装的都是工作。

  在同事们眼中,管庆泉是一个“拼命三郎”,时常加班加点,有时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从来没有节假日和周末。但是在他自己看来,能参与到这种世界级产品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是很珍贵的机会。所以,尽管再忙碌,他也从未抱怨过,原因很简单,他已经喜欢上这个行业了。

  2009年11月,管庆泉因为过度劳累,腕关节、腰椎以及颈椎严重劳损,不得不去医院就诊。医生嘱咐他要静养,家人也劝他休几天,但他躺在床上只休息了半天,就爬起来回到岗位上,接着又跟着“希望一号”出海,参与推进器安装和试航。

  历时3年零4个月,“希望一号”终于在2009年年底成功交付,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希望一号、二号已成功在巴西钻探出超大型油井。

  “希望”系列的成功,让管庆泉获得了业内的认可。2012年8月,中远船务承接了国内首个FPSO的总包项目(海上油气处理平台)——“丹纳”项目。他再次被委以重任,担当该项目的技术经理,负责船体部分的设计工作,并协调油气处理模块的设计工作。

  “这个项目未来是在英国北海工作,那里的海况非常恶劣,对于作业要求极为严苛。”管庆泉说。面对庞大的工作任务和紧迫的时间压力,他和团队人员每天工作到深夜,对上千册的相关设备资料进行学习、消化和吸收。目前,该项目的建设已步入正轨,将于今年8月底完成技术工作。

  “与世界强国项目相比,我国的海洋工程还处于跟随阶段,差距还是相当大。”管庆泉坦言,“老外同行们有很多想法,其实我们都曾经想到过,但是差距就在于他们马上就做,而我们却做不到”。管庆泉已经关注到这个无解难题,但是他暂时还没找到答案。

(责编:裴扬(实习生)、林露)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