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留学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最权威的留学信息>>独家报道>>留学生杂志
人民网>>教育>>正文

中国留学生如何避免“扎堆”现象

2015年07月22日16:17    手机看新闻

本文系人民网独家发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对于外国留学来说,“中国圈子”的利弊因个人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认为利大还是弊大。

但如果,在海外生活刚开始还与同宿舍的外国同学对话,后来自己有了中文圈子,就像找到组织一样,沉溺于中文环境,与舍友的关系就是相同的两句话“嗨!”和“拜!”??

等回到国内,发现自己对生活过N年的地方一无所知??这种情况,恐怕也不是当初选择留学时所期待的吧。

在不少中国留学生看来,与当地人交朋友是件很困难的事。中国学生Karen这样说:“在英国,我们和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有差异,起初我也尝试和他们交往,但因为观念和习惯不同,很难再进一步,最后还是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与中国学生相处上。”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还是有一些在国外成功建立自己外国朋友圈的案例。这些成功融入到当地社交圈的中国留学生,就如何避免“扎堆”现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主动的态度是第一步

有些中国留学生反映,有时并不是自己想要去“扎堆”,而是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其他中国学生的邀请。

Emily就曾面临这样的选择:“一次,外国朋友和中国朋友同时约我出去吃饭。当我向两个人分别表达了这一情况,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吃饭时,外国朋友爽快地答应了,但中国朋友却说改天再约。”

对Emily来说,与外国人交朋友并不难,她身边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初来英国念本科时,她也为交友这件事情而感到烦恼,因为周围都是外国人。

2010年,年仅18岁的她第一次只身来到国外,生活中的困难令她不得不向外国同学求助。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她感觉一切并没当初想象得那么难。

她回忆道:“当时周围都是外国人。我有不懂的问题,只能向他们请教。他们都尽心尽力地帮助我,这让我很感动。慢慢地,我们就变成无话不说的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Emily得出结论:主动和外国人交流是融入他们圈子的第一步。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传媒专业的约翰斯顿教授也认为,态度是决定中国留学生能否打破“扎堆”局面的关键。“很多中国学生并非不想融入英国社会,而是他们表现出来的态度让人感到疏离。”约翰斯顿说。

在他看来,一些中国学生虽和外国学生同住学校宿舍,却总待在自己的房间,并不与外国室友交流沟通,甚至不向室友介绍自己。这种封闭的态度导致了中国留学生单一的社交圈。

建议留学生们最好主动与外国同学打交道,住在宿舍的学生,友好地向外国室友打个招呼,介绍自己,其他人也可利用课上时间,主动与外国同学交流讨论。

更多关注当地社会文化

很多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交往过程中会发现,不知道要和对方聊什么,或者对方所聊的话题,他们并不熟悉,但和其他中国人却有聊不完的话题,这也造成了中国留学生的“扎堆”现象。

当然,这与文化背景不同有直接关系。因此,关注当地本土文化,是中国留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来自北京的Grace在这方面有切身体会。她认为,要和外国同学交朋友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文化及生活方式。

“在很多中国留学生印象中,想融入外国人的社交圈,就必须去参加各种Party,喝酒、跳舞。”Grace说,酒吧确实是交朋友的好地方,但并非融入外国圈子的惟一途径。

国外大学的校园生活十分丰富,学校会组织音乐节、电影节、啤酒节和各种艺术展览。Grace经常参与其中,和外国同学一起参加音乐节,去跳蚤市场等。

除此之外,一些已融入外国圈子的中国留学生也指出,打工是了解当地社会文化的方法之一。

中国学生Joan在到美国后就通过网上申请进入了当地的星巴克当小时工。“在这里,我不可避免地要和同事、顾客有频繁交流,自然而然地就有机会和他们成为朋友。”然而Joan强调,并非所有打工机会都对融入外国人生活圈有帮助。比如中餐外卖就没什么机会与外国人接触。当然,这也并非绝对。中国学生Sabrina在打中餐外卖的工时,就和当地送餐司机Colin成为了好友。

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很多外国学生表示,中国学生不愿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美国的Becky说:“有时,我想和中国学生交朋友,但他们看起来并不愿与我多说。”

Becky说,她在公用厨房碰到中国室友时,她们似乎Becky不存在,没有打招呼,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这让Becky感到无所适从。

但在和中国朋友Cassie交往时,Becky似乎没有这方面的烦恼。Cassie有一群很要好的外国朋友。“和外国人交朋友就像和中国人交朋友一样,有时是自己想太多,怕对方不想和自己交流,或是不知如何开口。”

她认为,中国学生普遍比较害羞,不敢先向对方抛出橄榄枝。实际上,外国人很乐于交友,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好。“语言并不是问题,外国人不在乎这一

点。”Cassie以过来人的身份表示,与外国人交流的重点是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约翰斯顿教授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讨论时,中国学生相对沉默,不自信。对一个问题,他们往往先产生抵触情绪。比如,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探讨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而不是从思考问题本身出发。”

他认为,中国学生很有“内涵”,只是纠结于要不要表达或如何表达。这与突破圈子需要的精神是相同的,“中国学生要学会更自信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比如何用华丽的语言去修饰自己的想法更为重要”。

多交外国朋友

当生活渐入正轨时,每个人就应该尝试着走出固有的圈子,多交外国朋友。通过与外国朋友的见面聊天、一起游玩等,也会反过来增加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走出固有的圈子,迈出与外国朋友交流的第一步,在文化碰撞过程中,既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也融入了所在国的文化。

有留学生认为,中国学生走出自己的圈子同时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并认为留学生出国后会在心态方面经历三个阶段,包括探索期、迷茫期和平衡期。第一个阶段很新鲜,很兴奋,但之后就进入一个迷茫期,意识到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体系的存在,并与原有的体系发生了冲突,在此过程中,很多留学生将自己局限于中国人的圈子。

迷茫期是最痛苦的,而走不出自己圈子的中国留学生,就不太能接受西方的观念,从而又导致恶性循环。成功走出迷茫期并进入平衡期的留学生基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很好地协调自己和他者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来源:留学生杂志

(责编:王李(实习生)、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