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人民网>>教育>>正文

沉静的拓荒者(学人风范)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与学科建设中的李树声

刘新

2015年07月12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沉静的拓荒者(学人风范)——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与学科建设中的李树声

图为李树声编撰、参与编撰的部分著作。

水(油画) 李树声

20世纪初新史学兴起后,人文学科中的各专业史学也应运而生,美术史学即是其一。但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与编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以古代史为叙史架构和学科范围的,如民国时期的滕固、郑午昌、俞建华、胡蛮和新中囯成立后的王逊、李浴、阎丽川、王伯敏等史家的研究,都是这条史学文脉下的著述。相比之下,五四新文学运动刚过去十年,文学界就编辑出版了10卷本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此时的美术界也有与新文学几乎同步演进的历史,但就叙史的自觉而言,仅有《良友》画报主编梁得所1936年在《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中所承担写作的章节《绘画》,再就是油画家陈抱一1942年写的《洋画运动过程略记》等,其中的学科意识和学术内涵与新文学研究相去甚远。

新中国成立后,因学科建设的需要,也因编撰和宣传革命美术史的需要,1956年经江丰提议,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课程,刚毕业留校的李树声就此参与到拓荒的工作中。1959年,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课程进入国家十年学科规划,成立了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杂志和中国美术研究所三家单位组成的教材写作班子,由王朝闻领导,成员有王琦、史怡公、粱济海、李树声、王靖宪、薄松年。写作成员分工协作,其主体部分清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术史,即由李树声、薄松年,以及王靖宪执笔完成。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高校进入教材大建设阶段,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教材编撰又被提至议事日程。这一前一后短短几年,李树声就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写作、教学结了缘,一干就是几十年,时年20多岁的他,现在也已是82岁的老人了。

现在来看,当时这个专为编撰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教材组建的写作班子,只有李树声一人在这个专业上耕耘到底了。其间,在王朝闻主编《美术》杂志任上,开辟了几期介绍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小栏目,由李树声执笔,这是他在“文革”前的主流杂志上仅有的小块文字,从中可见他和这个学科的寂寞。直到20世纪80年代,李树声的研究及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专业才派上用场——新兴版画50周年纪念活动,给李树声及现代中国美术史的复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加之此时中央美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科建设的推进,这个领域才有了初步的学科形态,以至今天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学科建立和发展,李树声无疑是第一代学人。他原本就读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老师是董希文先生,他的毕业创作油画《水》曾入选“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当时算是青年才俊了。然而1956年他留校分配到美术理论教研室,1957年该室改为美术史系,第一任系主任王逊先生即有针对性地教导说:什么是美术史系,美术史系就是不画画的系!所倚重的知识是文史哲。从那以后,李树声就再没画过画。

面对一个全新的学科建设,李树声从无到有,荜路蓝缕,把一个原本无形散章的历史,逐渐爬梳整理成一个轮廓清晰、有系统著述的历史学科。这方面最直接也最具正面建树的成果,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普遍用于美院教学的本科教材油印本《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纲》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资料》,以及1988年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第7卷)》,这第七卷即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分卷,李树声应王伯敏邀约主编此卷时,也借此扩充、修订了油印本初稿,重新设立了新章节,并约请相应的专家撰稿,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叙史架构。

李树声有很好的专业记忆力,但对待史料、史实他从不信口开河,有着谦逊却坚定的长者风度。他常讲的一句话是:近现代美术史是现代考古!此言道尽了这个学科的艰辛。当时拍照、查阅资料等条件都不先进,我见过李树声及他这一辈学人的一些笔记、手稿和整理的资料,样样都是笨功夫!李树声的文章以史料考证见长,有史家情怀,除了翻阅报纸、杂志、图书,他还有意识地从学科建设需要出发,主动采访一些历史上有影响的老艺术家,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多活动他更是亲历者。也正是有这种眼见为实的史料功夫,养成了李树声有一分材料讲一分话的实证学风。眼下时风,确有不少疏于材料而妄言史学的才子气,导致似乎谁都可以在近现代美术史领域轻率放言写文章的局面。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美术研究所与中央美术学院同在帅府园一个院子上班,李树声编写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教材后,有4年时间借调到美研所做研究工作。这段时间他的一些资料工作做得相当扎实。2005年由北京画院组织编写的《20世纪北京绘画史》,李树声分担写作抗战胜利后的北平画坛,其中好些内容的编写,就得益于他当时收集的那些发黄的剪报和图片。

李树声参与的另一项最具开创性的工作,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史的专题研究。1981年,时逢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新兴版画运动50周年纪念,版画界在一批老先生的倡议下要系统整理、出版中国新兴版画的画册和文献,李树声得到版画界李桦、王琦等先生的识爱,应邀进入《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和《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文献集的编辑队伍中。其中的大事年表及大量的回忆录、评论、文献资料,大多由李树声和马克收集整理。此举乃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对新兴版画进行大规模、系统的学术整理。此后,辽宁美术出版社从1982年开始编辑出版《中国版画年鉴》,大量的资料工作又落在了李树声和马克身上,这一干就是10年!这种年鉴体例在画种年鉴的出版上开学术先河,使以后的版画乃至新中国美术史研究有了更学术的资料系统。中国新兴版画史由此占据了李树声史论研究中的一大块内容,他也成为这一领域权威的专家。2008年,他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

作为学生,也为这个学科计,我很早就建议他将自己的文章编辑出版,先生对此一直不热心。老一辈学人中有不少这样的纯粹书生,在艰苦的资料作业中乐此一生,踏实推进着枯燥谨严的基础工作,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其中冷暖,却是今天繁荣期的研究者难以体会的。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2日 12 版)

(责编:贺迎春、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