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工程博士试水3年 “领军人才”能否如约而至

2015年06月12日14:13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贺迎春) 最近,西安交通大学的马晓波正在研究国产机床“形似神不似”和核心技术缺失的问题,这也是他攻读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马晓波是2012年我国招收的首批243名工程博士中的一员,相当于“黄埔一期”。

相对于传统的工学博士,工程博士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才批准了清华大学等25个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2012年正式招生。

和工学博士不同的是,工程博士更注重工程实践,而前者侧重于理论研究;前者一般是全日制学习,而后者基本上是在职攻读。

三年过去,那些率先吃“螃蟹”的工程博士研究生,究竟怎么样了?

怎么教不简单 学生个个是“大拿”

和其他200多名博士一样,在攻读工程博士之前,马晓波在本行业内已经“出人头地”,在沈阳机床集团实验室担任主任一职。

同样在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工程博士的李军是“黄埔二期”,他现在的身份是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科技委主任。

对于这些已经在行业内取得一定成就的精英来说,给他们做导师选课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军告诉记者,西安交大的导师团队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导师们在如何找到问题,提炼问题,给予了方法上的很多启示。

北京机床所的常文芬,2012年进入天津大学攻读工程博士学位,她说,学校针对每个工程博士制订了结合个人、单位和国家需求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据常文芬介绍,天津大学导师团队是由校内导师、企业导师以及国外导师组成的;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理论方面的指导,以及与企业导师沟通制定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企业导师主要负责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以及与企业实际工作的结合。

“我们的一般研究生有时很羡慕他们。”西安交大前校长、中国工程院士郑南宁接受采访时说,由于工程博士往往是在技术上已经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且在某些领域是领军人物,能接触到一般人很难接触的东西。“学校会经常开展不同类型研究生之间的交流,这对于学校的学科建设来说,本身也是一种促进。”

在郑南宁看来,工程博士更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其创新能力,特别是结合所承担的工程任务。工程博士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可能更容易深入一些。

据此前媒体的报道,首届工程博士报考人数581人,录取243名,绝大多数来自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知名企业,培养领域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能源环保等4个板块。当时,国务院学位办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工程博士的培养要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学位论文工作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

与实践不脱节 带着问题来学习

工程博士大多是带着问题而来。李军在单位里从事工程管理、技术攻关等工作,承担的是国家项目,比较复杂,管理线条比较长。“工程博士是培养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工程管理,我希望多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

他告诉记者,学校非常重视国际交流,“经常请一些大师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很前沿,比如以前有院士来跟我们说信息与传统制造业如何结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互联网+’。”

马晓波也表示,能获得工程博士点的学校都是底蕴深厚的一流高校,导师均为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同学多是行业精英和技术骨干。不但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是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来自沈阳机床集团的他在对比国际先进水平时,发现国产机床行业具有“产业空心化”和“形似神不似”的特点,其背后原因是核心部件及核心技术的缺失,“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并不能尽快解决深层次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希望通过攻读博士学位,理论联系实际,探索一条新的技术来源。”

郑南宁说,工学博士是一个很好的高层次领军培养人才方式,创建创新型国家,确实需要一大批在工程领域具有领军能力的人才;从国际上看,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对工程博士都是很重视的。

拿学位不轻松 目前尚无毕业生

对于这些业界精英来说,在职攻读工程博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时的工作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如何上课就成了一件麻烦事。李军在几年前报考工程博士时,曾接连收到三所高校的邀请,最终他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比较强,离单位近,请两天假加上周末就能上课”的西安交通大学就读。而对于马晓波来说,则相对困难,虽然每年面授的次数不多,但从沈阳到西安将近2000公里的距离,着实让他饱受舟车劳顿。

虽然首届工程博士招生迄今已经三年,但据记者了解,西安交大、天津大学、中南大学,都还没有博士毕业。这里面既有学制原因,比如西安交大的培养大纲要求四年以上,也有课题进程的关系。不过,这些高校的工程博士大多已经完成了开题报告这个程序,现在已经在做毕业设计了。

“目前看来今年毕业可能有困难,主要是论文和目前开展的课题有相关性,可能需要在课题验收后得到验证和完善;毕业设计已经开题,正在做。”常文芬说。

李军也在忙着准备毕业设计,对于选题,他的原则是“既不能提炼成一个纯学术性问题,也不能提炼成一个工程上的具体问题。而是把工程上一个复杂问题提出来,结合学校学习经历,从理论、从技术上提升一步。”

而对于马晓波来说,还能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也很不错,“工程博士多为各个单位的技术骨干,工作任务较为繁忙,集中学习的时间难以保证,稍不注意,课题研究就被延误。所以更要积极努力,充分利用时间,顺利完成学业。”

有一个好消息在等着他。六月份,学校要在大连设流动课堂,这对于家在沈阳的马晓波来说,学习更方便了。   

(责编:贺迎春、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