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江苏高考作文原阅卷组长:材料易束缚考生思路

2015年06月07日20:29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江苏高考作文原阅卷组长:材料易束缚考生思路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高朝俊 资料图片

  人民网南京6月7日电 (朱殿平)“看到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出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是越来越难了。”7日下午,曾担任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高朝俊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评价,严格说,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并不是一道很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而更像前几年的话题或命题作文题,这样的材料实际上为“懒汉思维”提供了可乘之机。

  题目如何?

  材料容易束缚考生思路的拓展

  据考生介绍,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仍延续给材料的方式,给出的材料也言简意赅,“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要求根据该材料选取角度作文。高朝俊认为,今年江苏这道题的核心就是“智慧”,如果加上“以‘智慧’为(话)题”,与话题(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国家考试中心余闻在《2012大纲卷作文分析》中表述了关于新材料作文选用材料的观点:“新材料作文为什么较多采用事实材料去传达命题意图,而较少用直接的概括的理论语言来传达命题意图呢?这正是新材料作文设计中的苦心所在。因为事实、故事在记叙中是具体的丰富的,利用故事情节传达出来的意向容易产生理解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而采用理论概念表述直接传达命题的意向容易导致立意的局限,考生常把概括的语句当作‘类标题’去替代自己的探究和提炼,这对于立意的发散性和多角度定向的产生是不利的。”

  高朝俊指出,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中的“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恰恰是很容易起到“类标题”的作用,从而束缚考生思路的拓展,甚至成为考生图解命题的依托。如果学生选择写议论文,完全有可能把这三句话作为三个所谓的“分论点”,做简单的解说和扩充,这样的文章虽然不可能得高分,但也绝对不会走题,因而也可能得一个“中不溜”的分数。

  江苏高考阅卷组去年对新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曾有过概括:感性材料重在多元,理性材料重在聚焦。“我以为如果选用重在聚焦的理性材料,最好也要能多角度、多层次开发,这才符合新材料作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的本意。”他表示。

  如何写好?

  如有独到认知,就会比平铺直叙好

  在题目写作上,高朝俊认为,考生们首先要对试题中的核心概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智慧”一词源自佛教用语,原指:“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现代汉语词典》将“智慧”解释为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虽然学生在考场上没有工具书可供查阅,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出七不离八的解析。”他认为,只有审清核心概念的含义,文章才不会走偏。

  高朝俊建议,考生们也可以从反面入手,思考“智慧”不是什么,如“智慧不是聪明”“智慧不是机灵”“智慧更不是狡黠”等等。“愈不是什么,也就愈接近是什么了,这本身也可以作为议论文的一种行文方式。”他说。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继续了以往“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高朝俊认为,考生如果写作议论文,可以从怎样才能拥有“智慧”入手思考。或者也可以从材料中的“经验”“能力”“境界”等词语受到启发,从经验到能力,从能力到境界,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那么究竟该怎么提升呢?如果能写出自己独到的认知,文章就会比平铺直叙“智慧是一种经验,智慧是一种能力,智慧是一种境界”高出一个档次。

  如果写记叙文,考生自己以及身边的智慧小故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例如,你在多年的学习中,有没有把学习的经验提升为学习的能力,从而凝结成一种智慧?“关键是你有没有把日常生活素材转化成特定试题题材的能力和技巧,或者说,你有没有写作的‘智慧’。”高朝俊总结。

(责编:王李(实习生)、林露)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