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2015高考语文(重庆卷)解读:基础题题型有较大变化

2015年06月07日15:52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2015高考语文(重庆卷)解读:基础题题型有较大变化

  人民网重庆6月7日电(陈易)今日上午,在第一科考试结束后,西南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董小玉、重庆巴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罗伦蓉、重庆育才中学语文研究员级教师熊少华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解读。

  三位专家表示,今年高考语文(重庆卷)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精神,非常贴近高中教学。试卷格局基本稳定,难度适中。在考点、材料性质、试题命制思路以及整体架构上与去年保持了一定的承继 ,同时,又在部分内容上与全国课标卷接轨。试卷梯度合理,试题设制合理、温和,无偏题、怪题。部分题目设计有所创新,切合学生备考实际。

  基础题题型有较大变化,难度与去年相当

  熊少华说,由于明年重庆高考将采用全国卷,为了与全国卷接轨,今年,重庆高考语文卷基础题题型有较大变化,但是难度值与去年大致相当。具体来看,一大题试题由4个减为3个,标点题今年没有考查,分别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词语应用、文句衔接的掌握,考点明确,字音、字形、成语均为常见但又易错的词语,题目不偏不怪,是备考复习的范围;三大题的8题由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取消,变为考断句,把10题的第三小题提上来,并由原来的考课外文段变成直接在选段中考,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

  试题注重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罗伦蓉说,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紧扣时代脉搏,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成语题中的自驾、家用汽车产品规定,衔接题中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内容体现了时代特色;成语题中的重庆商品交易会,病句题中的瞿塘峡等内容体现了地方特点。

  此外,还注重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比如,社科文阅读中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文言文中的中医文化都体现了对文化传统的重视;大阅读《甘森的西红柿》中对亲情的颂扬,对奉献者的赞美,作文中对乘客的理解、体谅、关爱所展示出的温暖都体现出满满的正能量,语言运用中20题对百合花不管杂草非议,努力奋斗的褒奖都体现出题者倡导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总之,今年的重庆高考语文试卷,总体结构匀称,节奏流畅,从知识类题目到能力型题目,跳跃台阶不大,较好的体现了梯度性。试卷目标取向是考生的语文素养。命题者的取材视野开阔,关注社会,关注考生,表现了较好的地方特色。

  作文:贴近生活,考生不容易跑题

  董小玉说,今年的作文材料虽短、事件虽小,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兼具情感性与思想性。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这一材料作文具有很强现实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思想导向性。它能引导人们,沉静下来、反思自己、反思社会,重新认识生命、认识价值、认识崇高。

  “孩子要求司机等待妈妈上车,乘客由不满、抱怨到沉默,这一变化体现了什么思想?体现了和谐健康的精神走向。”董小玉说,具有而言,可以从宽容精神、敬畏生命、道德价值和平和心态四个方面进行挖掘。

  总的来说,这次作文不容易跑题,审题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要写出材料蕴含的情意、深意、趣意,却需要平时眼观社会、思考社会、心系他人、胸襟开阔、情感饱满。写作时,考生们既可以从情感性入手,也可以从思辨性落笔。要力争立意深远、视角独特、拟题新颖,思维清晰、语言流畅,写出“人味”“情味”“思味”。

(责编:张晴(实习生)、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